郑清之
【注释】 (1)别僧:送别僧人。别,分别;僧,僧人。 (2)溪边风景远且平:溪边的景色远又平,形容山清水秀的宁静景象。 (3)江乡双眼明:像江乡的人那样两眼明亮炯炯有神。 (4)淅淅:形容风声细碎。 (5)荔日:荔枝花盛开时太阳。淡:指阳光微弱,天气阴冷。 (6)计取生还第一程:算上这一路上,你大概要走上一段很长的路才能回到家中吧? 【赏析】 此诗为送别僧人之作。首联写送别时眼前所见的景物
这首诗是白居易和頔上人写的,他们都是佛教徒。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病著心华须佛治,老僧眼缬要经遮。这句意思是:如果你的心中疾病困扰着你,那么你需要佛法来治疗;如果你的眼睛有斑点或者模糊不清,那么你需要佛法中的“经”来遮挡这些疾病的影响。这里的“华”指的是疾病,“经”指的是佛法。 第二句:勿逢萝月五禅偈,绝胜卢仝七碗茶。这句意思是:不要错过夜晚的月光,因为那可以照亮你的修行之路;也不要喝太多茶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回答诗人的思想感情。 “微云疏雨一分月,折苇枯荷强半秋。”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秋天的图景: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和稀疏的细雨,一轮明月从云层里缓缓升起。江边,一丛丛芦苇被雨水打湿,枯萎了;几朵荷花也因秋风而凋谢。“微云”,指天上的云彩;“疏雨”
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看到頔上人的莹月五诗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禅宗机锋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描述。 译文: 莹月禅机的奥秘难以猜测,佛陀既无去也无来。 寒风吹过松林,留下霜白的发丝;春风吹过杏树,染红了她的脸颊。 注释: 1. 莹月:指禅师的月光。 2. 禅机:禅宗的机锋,指禅宗的深奥哲理或言外之意。 3. 如来:指佛祖或佛陀。 4. 无去亦无来
【注释】 渔舟:指诗人的诗作。明月清风住钓船,新秋世界落诗编。新秋,即深秋时节。“明月清风住钓船”,是说明月和轻风常驻在诗人的钓船上。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天里钓鱼的意境,以明月、清风、钓船为景,渲染出宁静清幽的气氛。 渔翁若遣骚人作,肯食人间一点烟。渔翁如果派一个像屈原那样的诗人去隐居江边的话,他当然不会吃人间烟火了。这两句写诗人想象中渔翁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生活。 【赏析】 此为作者自述其诗作之佳
【注释】 须弥:梵语的音译,意为“山”,指印度的一座大山,即喜马拉雅山。境界:范围。含方广:指包含广大的空间。芥子:佛经中说,芥子能含三千大千世界,故以喻小。福昌:指吉祥如意。但使:只要。有船堪载月:指可以载月的船。无佛漫留堂:指留不住佛的殿堂。漫:空。 【赏析】 此诗为酬和之作。上人寄来莹萝月五诗,作者应和而作此篇。首联写佛家境界,颔联写佛教教义,颈联承上启下,转出佛理,尾联总结全文
注释: 三月二十四日从东山到金峨一宿而归,在墙壁上偶题。 安晚居士自觉际航湖入东山道,金文意行至此;淡晴轻冷风策策有声,草树清幽泉石雅洁如在天竺灵隐间;深靓过之,既暮假榻瀑通夕喧枕始印鲁直梦成风雨诗粥鱼鸣展钵而去;因笔一绝。 桥石天台水谷帘,峰回秀拥更深严。 我来便欲兼忘世,少立清风为拂髯。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 全诗分为四句,每句都充满了诗意
诗句释义: 1. “井泉槐火几清明”:“清明”指的是清明节的时节,通常与扫墓、祭祀等活动相关。这里用“井泉水”和“槐树火”来比喻清明节的宁静与热闹氛围。井泉象征着生活的平静与清新,槐火则代表节日的喜庆与热闹。整句表达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无论是宁静还是热闹,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明与清晰。 2. “白发红颜管送迎”:这里的“白发红颜”形容人的年龄和容貌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与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诗词内容一般就是字面上的直接意思,如果字面上还有典故的话,要联系作者所处的具体历史背景来分析。同时,诗词鉴赏类题目的解答一定要结合诗的内容、手法等来分析。本首诗是一首咏鱼的绝句。前两句写鱼的形貌;后两句写鱼的功能作用。 【答案】 玉泉观鱼(注释):在杭州西湖的玉泉观看鱼。 译文:鲤鱼鳞片闪着金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的。诗的全文如下: 戏嘲杜宇 呼晴不似鸠知务,报喜何如鹊爱人。 有口自鸣谁禁汝,乱啼何必待残春。 注释: 呼晴不似鸠知务(比喻): 像喜鹊那样知道什么时候该叫唤,而不像黄鹂只知道在春天时才啼叫。 报喜何如鹊爱人(比喻):比喜鹊爱叫更爱报喜。 有口自鸣谁禁汝(比喻):你既然会叫唤,就该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随意乱叫。 乱啼何必待残春(比喻):乱叫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