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1) “懒把无生话更参,月移梅影到枝南”,大意为:懒得谈论那无生之论,月亮移动时,梅花的影子已经移到树的南边了。“无生”即“空”的意思,“参”是“谈”的意思,这两句写诗人因山居久了,对于佛家“无生”之说已不甚关心,只关注眼前景物,欣赏自然之美。 (2) “身心识破梦中蝶,头角老来春后蚕”,大意是:身心都已认识清楚,就像梦醒后的蝴蝶、春后的蚕一样
【注释】 余:我,作者自指。 东山:指浙江天台山。 金峨:山名,又名金粟山。 住山戒师:即住山戒师。住山为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所建,故称。 迎于中涂:在中途迎接。 上方泉石幽胜:指上方(今浙江桐柏)的山水风景幽美。 有心匠助天巧者:指有神助的人,能与天地造化相配合。 因成数语以赠:因此写了几句诗送给他。 【赏析】 此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从离别时写起,一路行去,一路吟唱,直到分别时止。
这首诗是诗人在西湖上的一次即兴之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1. 踏尽红尘挹翠峦: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已经走过了繁华的世界,来到了宁静的自然之中。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人间的喧嚣和烦恼,而“青山”则代表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2. 江湖清梦入雕鞍:这里的“江湖”指的是广阔的水面,而“雕鞍”则是马鞍,象征着旅途中的艰辛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意象、意境和思想情感;最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 【答案】 “晨兴散步”是诗人在初醒之后的一种活动,“软红销尽利名缰”,“利名”指功名利禄、世俗名利,“缰”是马缰绳,意指名利的牵绊。“兴到湖山取次行”,作者以游子的心情来写,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向往以及摆脱俗世名利束缚的愿望。 “万马拍堤春浪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中主要运用的手法,比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等,然后结合着诗句的意思具体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山房秋日即事”一诗进行赏析。 “失惊墙外已飘黄,屈指秋来十日强”,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深秋季节里看到墙外边的树叶已经变黄,感叹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到了深秋,而自己还在读书。这里的“失惊”二字表明诗人对于秋天的到来感到意外
注释:戏谑地将鹖冠戴在博衣上,般若丛中却显得有些痴。鹅颈肯为罗隐笑吗?鸡林能辨乐天诗吗? 喜欢从闲适的地方寻求安逸,不要在悠闲的时候寻找住持。觉际湖山是最佳的乐趣,藕花洲渚和菊东篱都是美丽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首先以戏谑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形象,然后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最后以湖山和菊东篱等美景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注释】 晨兴散步——早晨起来散步; 晚岁知非蘧伯玉,前身作脱戒师兄——晚年时知道不是蘧伯玉,前身是脱戒师兄; 青山不灼利名火,白发能销忿欲兵——青山不会燃烧着追求名利的火势,白发可以消除愤怒与欲望。 境对虚空全体现,眼无拣择内心平。——面对虚空,一切显现,心无偏杂,自然平静, 晓窗醒寂关何事,到枕清钟一两声。——在清晨的时候醒来,寂静无声,只有一两声清脆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为: 我乞得空闲的时间去钓台,舒展的柳眉和盛开的桃花相映成趣。 山中历尽春夏秋冬花开落,我与友人、家畜交往。 更展开书窗延展竹影,在空隙地栽种长梅花。 春寒无赖欺霜鞋,倒时会愁破绿苔。 注释: 1. 乞得闲身入钓台:我请求得到空闲的时间去钓鱼台。 2. 柳眉舒尽见桃腮:舒展的柳枝眉,露出的脸颊。 3. 物外交朋鹤去来:我与各种事物和朋友交往。 4. 更展书窗延竹影
注释: - 中年别意增怀抱:在中年时期,离别的情绪更加深重。 - 昨夜秋声到客船:昨夜的秋风吹到了我的船中。 - 流水孤村鸦好在:水流声伴随着孤独的村庄和乌鸦叫声。 - 平沙远景雁依然:远处的沙地和天空中飞翔的大雁依然可见。 - 惜无绣口供吟笔:可惜没有好的文辞来描绘这些美景。 - 只有莼羹愧昔贤:只有像张翰那样的贤人才能做出如此美味的莼菜汤。 - 付与西湖林处士:我将这首诗交给西湖的林先生。
诗句释义与赏析: 山房秋日即事 - 雨后鸣湍走碧溪,水声秋意恰相宜。 - 注释: 雨水之后,湍急的水流在碧绿的溪中跳跃,发出清脆的水声,正好与秋天的氛围相得益彰。 - 赏析: 这句话通过描写溪流和水声,营造出一个清新、宁静的秋日景象。"水声秋意恰相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窥蝉螳臂方衷甲,啄蚓鸡群竞济师。 - 注释: 看到蝉停在树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