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端
【注释】 题:为某画写诗。题,题咏。 飞鸣宿食雁图:此句是说画中雁的行踪和食性。“飞鸣”指雁在空中飞翔时发出的声音;“宿食”指雁在夜间休息时常吃的食物,即菰米;“图”即画。 年去年来无定年:意思是说,雁每年都要飞向南方避寒过冬。 中郎:汉末太尉李固的字号。 何处有书传:意思是说,人们到哪里去才能知道中郎的下落呢? 影横蓟北月连塞:意思是说,雁影横亘于蓟北,月亮高照在边塞之上。 声断衡阳霜满天
```plain 北固山 三面鲸涛连碧天,金汤形势尚依然。 山花黯黯人吹笛,江柳青青客上船。 马带淮云东入浙,雁拖湘水北归燕。 武侯一去孙刘死,原野几人耕墓田。 译文 三面被巨浪拍打着与蓝天相接,依旧保持着坚不可摧的地势。 山中花儿黯淡无人吹奏,江边杨柳绿意盎然迎风摇曳。 战马带着淮水云雾向东进入浙江,大雁拖曳着湘江之水向北归去。 诸葛亮离去之后,刘备和孙权都死去了
诗句原文: 山木交柯莎满庭,马蹄且不污岩扃。 译文: 在山中,树木交缠成荫,庭院里满是莎草,即使有马蹄经过也不会弄脏岩门的门槛。 关键词解释: 1. 山木交柯:形容树木交错生长的样子。 2. 莎满庭:指庭院中长满了莎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3. 马蹄:这里指的是骑马的人。 4. 岩扃:指岩石的大门或门槛。 5. 金园:一种美丽的花园,也指美好的环境。 6. 岁一牢落
诗句解读 1. 名利是何物,人心不自灰。 - 名利是何物: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认知和看法,认为名利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并非真正的价值或意义所在。它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和情感的价值,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 - 人心不自灰:这里“不自灰”意味着即使面对名利的诱惑,人们的内心依然坚定,不受其影响。这种坚定来源于对自身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于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生活的信念。 2. 荣来终有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内容和思想艺术效果。 ①“流落似孤蓬”,意思是:像随风飘零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这里以“流落”比喻自己像蓬草一样漂泊无定,寄人篱下;以“孤蓬”形容自己的孤独。 ②“君西我在东”,意思是:你往西边走,我则在东边
注释:水中的月亮像圆轮一样明亮,可以观赏却不能寻觅。狝猴虽然凶猛但却是空有一副狂野的模样,最终触破寒冷的潭水,化为一具尸体。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水中明月和狝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水中的明月如同一轮明亮的圆月,虽然美丽却不可捉摸;而狝猴虽然凶猛却只是徒有虚名,最终却因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触破了寒潭,化成了一具尸体。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诗句释义 - 我住在峰顶:表明了诗人的居住位置,位于山之最高处。 - 白云常不开:形容天空中白云常年不散,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 窗扉沿薜荔:指窗户边缘缠绕着薜荔植物。薜荔是一种常绿攀缘植物,以其蔓生、覆盖的特点给人以遮阴和装饰的效果。 - 门径叠莓苔:门两旁生长着莓草,形成了厚厚的苔藓层,增添了一份野趣和自然的氛围。 - 山果猿偷去:山中的果实经常被猴子摘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偃仰千岩内,超然与世违。 - 注释:在千岩深处静卧,远离世俗的纷扰。 - 赏析: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2. 采芝为口食,纫槲作身衣。 - 注释:采集山中芝草作为食物,用槲树皮制作衣裳。 - 赏析:反映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3. 瀑水淋苔磴,湫云渍草扉。 - 注释
【注释】: 1. 道本绝方所:道本是无方所,即指修行之道。 2. 随缘触处真:随缘而动,到处都是真实。 3. 家乡元不远:家乡其实并不远。 4. 父子即非亲:父亲和儿子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亲情关系。 5. 径藓粘轻策:路边的苔藓粘满了轻快的马鞭。 6. 江华拂净巾:江水之花沾湿了洁净的头巾。 7. 东吴与西蜀,曾不间纤尘:东西两个方向相隔遥远,但尘土不会因此而有差别。 【赏析】:
破屋孤峰顶,因思在去年。 分香朝诵咒,联榻夜修禅。 解脱华同绽,菩提果共圆。 胡为先别去,令我独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