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玄
注释: - 正月的都城寒意料峭,除非上苑的春光到。元日班行相见了。朝回早。阙前褫帕欢相抱。 注解:正月的都城气候寒冷,只有上苑的春光到达。元日班行(元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日)相见了。朝回早。阙前(皇宫前)褫帕(脱下衣服)欢相抱。 - 汉女姝娥金搭脑,国人姬侍金貂帽。绣毂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 注解:汉人女子戴着金色的发簪,汉朝的女子穿着华美的服饰,佩戴着金饰的帽子
注释: 1. 东风园林花草香,芳闺寂寞春昼长。 - 东风:春季的和煦之风,象征生机与活力。 - 园林花草香:描绘了春日园中植物繁盛,花香四溢的景象。 - 芳闺:美丽的女子所居住的地方。 - 寂寞:形容女子孤独、无伴的感觉。 - 春昼长:春天白天时间较长,给人以宁静而漫长的感觉。 2. 佳人独守情默默,银床锦被闲鸳鸯。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独守:独自守护或等待。 - 情默默:心情沉重
【注释】 眉山:指四川眉山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故乡。东坡:苏轼的号;古木图:指《古木图》。眉山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子瞻、辙)。 一山草木为之枯:苏轼贬谪黄州后,曾在东坡居住,并作有《东坡》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后来苏轼又因事被贬到惠州,再后来又被贬往海南岛。在这三地之间,苏轼都曾作有诗文。“一山”指黄州,“草木为之枯”即指这些地方的树木花草凋萎。 笔端挟春腴
【译文】 都城六月炎热异常,辘轳声声传来,浮瓜井中盛满了瓜果。红楼歌扇的影子映在海面上,河朔之地饮马休兵。碧水荷花与槐芽沉香飘荡。绿鬓亲王初守京城,皇帝出行后,严加警备。太液池心波涛万顷,间芳景色迷人。扫除宫人户内,捕捞渔艇。 【注释】 1. 《渔家傲》是唐教坊大曲名,因李白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而得名。《乐章集》入“小石调”。 2. 永:长。 3. 都城偏昼永:都城偏于白昼。 4. 辘轳(lù
【赏析】 这首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九月,苏轼在翰林学士院中所作。 赐经筵官酒,即赐宴于经筵官,以酬其为皇帝讲学之劳。诗题中的苏伯修即苏子瞻,字子由,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首联写天象:鳌极初补,娥池月已修。鳌极者,指北极星,古代以北斗七星之柄指北,谓之“斗魁”,因称北极星为“正极”。《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故云:“鳌极天初补。”又据《史记·天官书》载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五月都城犹衣夹。端阳蒲酒新开腊。 “五月都城”可能指的是京城的五月,而“仍穿着夹衣”说明气候转暖。端午节期间,人们用菖蒲和艾叶来驱邪避疫,喝雄黄酒以消毒。 - 注释: 五月,指农历五月份;夹衣,指轻薄的衣服。 2. 月傍西山青一掐。荷花夹。西湖近岁过苕霅。 “月傍西山”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而“青一掐”可能是对荷花的一种比喻或形象描述。“西湖”是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
【译文】 九月的京城秋风萧瑟,清晨的露珠晶莹透亮。曾在西山观赏那莽莽苍苍的群山,原野辽阔,红叶似火。 一枝黄花金灿灿如黄金万两,富家菊谱上写满了金银榜名。龙虎台前驼鼓震天响,举着仙人掌迎接皇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淳熙十六年(1089)八月在建康任知州时所作,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京城秋日的景色;下片描写皇宫中秋天的景象及宫廷中赏菊活动。 首句“九月都城秋日亢”写京城的秋季气候特征
注释: 七月的都城正争相庆祝乞巧节,荷花美丽新棚中孩子们调皮捣蛋。娇美的妇女们挽起袖子,在月光下穿针。 碧绿的莲房和柄相连在一起,傍晚喝酒,早上睡觉。雨后麻秸被淋湿,稍凉些夜灯叫卖鸡头炒鸡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七月都城争乞巧节的诗。诗人描绘了都城人民欢度节日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乞巧节的独特魅力。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优秀的民歌作品
【诗句释义】 1. 宫袍绣蹙金花绮,红绡紧衬双鸾尾。 宫袍:指皇帝所穿的龙袍或礼服,绣花:刺绣。 金花绮:用金线织成的花纹的丝织物。 红绡:红色丝帛。 双鸾尾:形容衣服上装饰有鸾鸟尾巴的形状。 2. 盈盈慢服舞腰轻,彩云飞处香风起。 盈盈:形容体态丰满、匀称的样子。 慢服:宽松的衣服。 彩云飞处:形容舞姿轻盈优美,好像彩云在飞舞。 香风:指舞动时散发出来的香气。 3. 藕丝掣断春云松
注释: 十月都人家旨蓄。霜菘雪韭冰芦菔。暖炕煤炉香豆熟。燔獐鹿。高昌家赛羊头福。 渔家的家畜在十月里已经准备充分,新鲜的白菜、韭菜和芦笋都是冬天的美味佳肴;炭火取暖,炉子上的香料香气四溢,熏肉也已经烹煮得恰到好处。 貂袖豹祛银鼠襮。美人来往毡车续。花户油窗通晓旭。日寒燠。梅花一夜开金屋。 貂裘和豹皮披肩,银鼠皮袄裹胸;美人儿往来不绝,车轮辘辘不停;窗户上花格图案精美,晨光透过纱窗照射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