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诲
隐居 休休知足忍辱,咄咄怪事书空。 答客堪同曼倩,解嘲漫拟扬雄。 注释:隐居生活,要知足忍辱;奇怪的事情,就写在纸上。 回答客人的来访,就像东方朔一样,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惊小怪的;嘲笑自己,就仿效扬雄的做法。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砚自喻。诗人在官场上失意后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淡泊明志的生活,以“休休”形容这种心态,表明自己甘于平淡、不慕名利。面对外界的纷扰,诗人选择了“知足忍辱”的心态。
注释: 风尘南望雁鸿劳,每忆新诗别后高。 在南方望着飞过的大雁和鸿雁,每想到你离别后写的新诗,心情就会感到特别惆怅。 弄月几回寻钓艇,聚星何处对临皋? 几次晚上在月光下寻找钓鱼的小舟,对着星空,不知道该在哪里观赏呢? 扶摇碧海看鹏背,接武青云待凤毛。 从碧海的高处仰望飞翔的大鹏飞翼,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像凤凰一样展翅上冲云霄。 中散知君疏懒甚,可能书札寄山涛。 我知道您性格疏懒
【注释】 1. 梦境翻为觉境:梦里的幻象变成了现实。 2. 酡颜自保衰颜:红润的面庞,是自我安慰,也是对衰老的一种保护。 3. 大隐聊同小隐:大隐士与小隐士,指隐居之人,无论身份大小。 4. 闭关顿悟开关:封闭自己,断绝外界干扰,突然之间明白了道理,就像打开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士生活画面。首句“梦境翻为觉境”,将梦中的情景和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时,注意通晓全诗的意思,理解词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荣名沧海浮沤,光阴白驹过客”,这两句的意思是:荣耀的名字不过是大海中飘渺的泡沫,时光流逝犹如骏马飞奔而过。荣名与光阴都转瞬即失,作者感叹人生短暂、荣名难留。“何须畏人骄人,惟有自适其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何必去担心别人嫉妒或欺负你,只应该让自己快乐地生活着。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的人生态度:不要为名利所累
注释: 隐居:指隐士的生活。 九万北溟羽翮,八千南楚春秋:用比喻的手法写隐居者的生活。九万,指大海;八千,指南方。羽翮,指鸟张开翅膀的样子。春秋,指年岁。 寸舌常扪在否:用典出自《庄子》,意指隐居者很少使用口才。 微躯此外何求:用典出自《论语·里仁》,意指隐居者没有什么物质欲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海和南国的春秋来比喻隐居者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远离尘世、追求自由生活的决心
诗句一:“去矣辞乡国,参辰各一隅” - 翻译:告别我的故乡国家,每个角落都显得那么遥远。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和国家,前往未知的地方,内心充满了不舍和忧虑。 诗句二:“悠悠念戚里,望望入天衢” - 翻译:心中充满对故国的思念,望着远方的家乡,仿佛进入天界一般。 - 注释:诗人用“悠悠”和“望望”描绘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入天衢”则形象地表达了他渴望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乘槎十载念张骞,忽漫相逢已别筵。 折柳一从琼海日,种瓜几度邵陵年。 江湖世事堪浮白,岁月空斋自理玄。 缩地无因长极目,椷书愁绝蓟门烟。 注释: - 乘槎:指古代传说中的木筏,用来探索天河或大海。乘槎十载:形容时间长久,十年如一日的思念。 - 忽漫:忽然之间,随意而散。相逢:相遇,重逢。 - 折柳一从琼海日:表示从南海之滨开始新的生活或事业。 - 种瓜:比喻种植农作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在邵陵(地名
【注释】 1. 坡仙: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好奇者:对奇山异水有浓厚兴趣的人。月夜乘舟绝壁下:苏轼曾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五夜,乘船游石钟山,因风力逆阻而停航。石钟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有记:指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关于石钟山一段的文字,但文中并未提及“石钟”二字。留兹山:留在此地,即留在石钟山下。寥寥千载知音寡:千年来,能欣赏这首诗的人很少。寥寥,稀少;千载,一千年。知音
张子翼江亭饯别四首送太史王忠铭北上应和 万里遥分建水筵,百年初结女萝缘。 合欢喜借蓝田誉,投赠应惭白雪篇。 宇内君亲情并极,天涯儿女意多牵。 何当姻娅过逢地,昼锦屏开孔雀边。 【注释】 1)万里遥分建水筵:指与远方的友人分别,共饮建水的酒宴。 2)百年初结女萝缘:指夫妻或恋人关系。“女萝”是一种蔓生植物名,传说为西王母所赐,用来象征男女之间的婚姻之约。 3)合欢喜借蓝田誉:蓝田玉,美玉名
注释:烟雨蒙蒙,行船在小舟上留下痕迹,江湖的心事像鸥鹭栖息的小岛。渔父手持钓竿,坐在小船上,牧童戴着蓑衣,赶着牛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江湖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调。诗中的“烟雨”二字,不仅勾画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彷徨。整首诗通过描绘渔民、牧童等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