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送陈都御史致仕陈苏州人赣州巡抚 记曾颜色望青霄,此地逢迎斧钺飘。 下邑祗传安石在,南中空惜去旌摇。 云连浦树明秋野,水浸江沙落早潮。 他日虎丘问耆旧,清时龙德独逍遥。 注释: 1. 送陈都御史致仕陈:送别陈都御史(陈苏州),他已经退休了。 2. 记曾颜色望青霄:回忆曾经与他共事的岁月,看着他飞向青天白云。 3. 此地逢迎斧钺飘:在这个地方,他遇到了需要处理的事务,就像飘动的斧钺一样。 4.
【注释】 乙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古人以是夜月圆如盘为中秋之象。系缆迈流光:把船系好,让时光流逝。婵媛:指月亮。留滞:滞留。瑶采:美玉。度:飞过。河汉:银河,指天上的银河。曲:弯。 【赏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中秋之夜。作者在船上遥望明月,想到与家人分离,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全词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富有哲理。 首句“一从系缆迈流光”,意思是说
诗句原文:幕府樟阴几亩垂,将军绮席肯阶移。 译文:幕府的绿荫覆盖了数亩地,将军在华丽的席上不肯离去。 注释: 1. 幕府:指古代官府或官署。 2. 樟阴:这里指茂密的树木形成的阴凉处。 3. 几:表示数量词,用于提问数量。 4. 垂:形容树木长得很茂盛的样子。 5. 将军:指高官显贵,这里泛指有地位的人。 6. 绮:华丽的、精美的。 7. 席:指宴席,也指宴请的地方。 8. 肯:表示愿意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吾生蹇拙合微名 - 描述自己的人生道路坎坷,才华未被发现。 - 蹇拙: 不顺利、艰难。 - 微名: 微不足道的名声或成就。 2. 无奈侵寻病所婴 - 形容因疾病而感到无助,疾病成了生活的累赘。 - 侵寻: 困扰、折磨。 - 病所婴: 被疾病纠缠。 3. 南国炎蒸今再过 - 描述了南方炎热的天气再次来临,暗示着夏天的到来。 4. 中秋医药尚无情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并据此作答。“最宜南陌静缁尘”一句,写诗人在贡院小集时,感受最深的是南郊大道上一片洁净,没有一丝尘土,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突出其心境之清净。“况复高城过雨新”,句意是说,更让人感到清爽的是高城经过雨水洗刷后显得格外清新。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夹路啼莺歌似响”一句,描绘出一幅春景图
酬李伯华寄书 忽然惊觉秋日里,平楚万山的景色;稍感欣慰的是:行台之地,这里风景优美。 白石青松处处可见,危亭曲阁坐来幽静;一春种药以供多病之用,方寸之间,忘掉机心,减少独自愁思。 能枉(枉:指书信)遥信上达天听,相从同作豫章之游。 注释: 1. 忽惊:忽然觉得。 2. 平楚:指辽阔的平原。 3. 行台:古代官制,皇帝出巡时所建的临时官署。 4. 青松白石:形容山野之美。 5. 一春
【注释】 江城:今南京,古称江宁。贡院: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 选得松根千树合,移来水面各言清:从松树上砍下千个松树根,移植到池边,每一根都像清清的水一样。 娟娟隔径明丹实:远远地隔着小道看见路旁有一株盛开的牡丹花,红艳艳的如同一颗颗红色的珍珠。 袅袅当波出翠茎:那水边的小草随风摇摆,犹如绿色的长条,随着水流轻轻摆动。 未便观鱼好垂钓,从渠窥客去来轻:我还不能观赏到水中的鱼儿
【注释】 江城:指江陵。 郁郁:阴沉的样子。 朝常雨:早晨的细雨。 溪馆:在山涧中建的小宾馆。 泠泠:冷冷的水声。 地僻:地势偏僻。 经冬:过了冬天。 封:长满了苔藓覆盖了。 莺声:黄莺鸟的叫声。 管吹:笙管乐器吹奏的声音。 相妒:相互嫉妒。 竹色波光:竹林和水波映照出的颜色。 纷屡:纷繁杂乱的样子。 方万舞:正在舞蹈。 分赏:分别赏玩。 来:指时间。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入京应试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重要意象和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既涉及到诗句的理解又涉及对重点字词的分析,解答此题时既要根据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亭上”句中的“怯”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渐已晴晖转画阑”一句中“画阑”是古代建筑中用彩绘装饰的栏杆
【注释】 “东轩”,东屋的轩,即书斋名。“对雨”指在雨中静坐读书。 “长风”:指强劲的风。 “驱”:吹动。“五月繁”:指五月天,多雨。 “烟乍合”: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高鸟湿能翻”:形容鸟儿不怕雨水淋湿。 “微官”:指微薄的官职。“垂白”:指鬓发已白。“双鬓”:指两鬓。 “耽幽”:耽于清幽。“一轩”:指一间小室或书斋。 “栏药盆花”:放在栏边的花盆中的花朵。“益好”:更好了。 “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