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解析】 题干“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中,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写作技巧及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意,明确考查的主要内容,如本题是“格式”,然后根据要求,逐一分析。 诗的前四句写宴会的场景。费钟石侍郎家的宴集上,大家用联句韵作诗酬唱,我自愧不如。这两句交代了酬唱的内容
【赏析】 这首七律,以“阅武”为题,是一首咏史诗。前人评论此诗时,认为它与杜甫的《前出塞》有相似之处。 首句“晨烟万突杂郊氛”,描绘了一幅清晨郊野中云雾缭绕,烟雾弥漫的景象。次句“遥逐肩舆阅一军”,则是说皇帝在雾中骑马巡游,检阅军队。第三、四句:“云薄寒城旌外涌,江鸣远树坐中闻”,“云薄寒城”指天幕般的云层覆盖着城墙,“旌外涌”则是指旗帜在飘动中显得格外耀眼。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
【赏析】 这首诗是张籍的五言律诗《酬宪使张子鱼馈鱼》。诗中描写了张子鱼赠送给友人的鲤鱼,以及它所带给朋友的喜悦。 首先来看第一句:“入门双鲤濯苍鳞。”这是对鱼的形象描绘,双鲤指的是两条鲤鱼,“濯”在这里表示清洗,“苍鳞”则指鱼的青色鳞片。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收到张子鱼赠送的两条新鲜鲤鱼时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知是君分与故人。”这里的“故人”是指老朋友,“分与”表示赠与的意思
注释: 南中:指四川一带。雨一动成霖(liín):雨一下,就会形成连续的阴雨天。湖上春云几日阴:湖上春天的云雾,持续了好几天。 似妒花开能烂漫:好像嫉妒花儿开得烂漫。全滋竹色使萧森:竹子的绿色,给山林增添了肃穆、冷寂的气氛。 阶寒:阶前的台阶很冷。濯:洗。繁苔出:许多苔藓露出地面。地僻:偏僻的地方。 异域应常怜病骨:他乡的游子常常因思念家乡而生病。兹晨聊得散幽襟:这早晨,我得以放松心情。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母”,后四句写“子”。全诗先从母亲方面落笔,再写到自己的感受。开头两句说:我独乘鹤驾去安之,与美堂相匹敌。这两句中,“独乘”点明是去安养母亲;“鹤驾”“安”“美堂”三词,既表现了母亲的高寿、高贵的品格,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中间四句,写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最后二句则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河山百里天书映,邑井千年母德垂”两句,写母亲德高望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句分析,从内容、主题、手法等角度思考其艺术特点。本诗首句“浙水吴山产独奇”,是说浙江的山水孕育了陈司封,而他的人品更是与众不同。第二句点出陈司封被举荐为县令后,得到了众人的推重。第三句写他任职期间的政绩。第四句写陈司被封为郡守后,朝廷对他的恩宠和提拔。第五句中“阁上龙章”指皇帝的诏书,“象服”指皇帝赐予的礼服
注释: 1. 载笔洪州日月迁,至今歌颂四明贤。 - “载笔”指的是写作或记录的意思;“洪州”是指当时的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日月迁”表示时间的流逝;“四明贤”指的是古代的贤人;“歌颂”表示赞美、赞扬。 2. 乙明自悔春田讼,伯起如多夜馈还。 - “乙明”是一个人名,他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官员;“自悔”表示后悔;“春田讼”指的是春天的时候发生的田地纠纷案件;“伯起”是一个地名
【注释】 明:显达。台谏:御史台谏官,指谏官。俱申:都申述。琐闼:门禁。留朝:留守朝廷。补衮:修补皇帝的龙衮,比喻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宣年:宣扬年号。多志意:志向远大。探书:《史记》有《太史公自序》,故称。《禹穴》: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遗迹,在今山东泰安西南。经纶:治国的谋略。江城:长江边的城市。日出:指朝阳。青山合:山峦重叠。采鹢(yi):古代一种用鸟羽装饰的车。玉人:美玉制成的人形器物
注释:南州,指四川。桂枝,即桂花。小院,即李氏小院。紫云、玉露,都是形容梅花的颜色和香气的词。天府,指李参的府邸。瑶萼,指李参的府宅。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李参家的小院里种着红梅和白梅,颜色鲜艳,香气沁人心脾,使人感到十分惬意。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李参府邸的赞赏之情,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灵感和享受。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江汉:指长江、汉水。滔滔:水流盛大的样子。制节:控制,节制。繁:多而复杂。榴花:石榴花。五月:农历五月初,这里指端午节。映归轩:映照在返回的车子上。供亲寿:供祭祖先。亲寿:祖父母之寿。阶下:台阶之下。骢鞍:青白相间的马鞍。荷主恩:承担着君主的恩德。杖屦(zhuàn jù):步行时拄着的竹杖,泛指老态。君子德:有道德的人的美德。诗书:指儒家的经典《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学问。母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