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
晚归自玉堂偶成 词林退直过昏鸦,缓辔垂鞭踏月华。 风急断鸿低粉堞,天寒羸犊困柴车。 谁家步幛随丝管,何处铙歌杂鼓笳。 渐喜客居生意好,底须物外避喧哗。 注释: 1. 词林退直过昏鸦:在词林的办公时间结束后,天色已经昏暗,一群乌鸦飞过。 2. 缓辔垂鞭踏月华:慢慢地放松马缰,放下马鞭,踏着月光前行。 3. 风急断鸿低粉堞:突然刮起了大风,一只孤独的大雁飞得很低,落在了城墙的砖石上。 4.
【注释】 十月三十日思亲 :写于作者在长安时(当时为大和七年)。十月三十日,即寒食节。 生我于今四十年:作者自述已四十年。作者出生于公元760年(天宝五载),到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八十三岁。 每怀报德负苍天:常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却辜负了苍天。 身留北阙违桑梓:身在朝廷,不能回到故乡,远离父母。 望尽南原隔墓田:望着南方的原野,只见墓地,无法看到故乡的田野。 郡有清名传死后:家乡有好的声誉
冬十一月廿三日随驾阅武于齐化门外 圣主从容事阅兵,銮舆向晓出都城。 三军勇悍今无敌,万骑骁腾旧有名。 牙帐风生鸣鼓角,期门日暖动旄旌。 早须汉北销氛䘲,海晏河清颂太平。 注释: 1. 冬十一月廿三日随驾:冬十一月二十三日,跟随皇帝检阅军队。 2. 圣主从容事阅兵:圣明的君主在闲暇的时候检阅军队。 3. 銮舆向晓出都城:皇帝的车子在清晨时分离开了京城。 4. 三军勇悍今无敌:三军的勇士勇猛强悍
注释: 风清驰道散香尘,日共趍朝侍紫宸。 琼岛雪寒犹待腊,御沟冰泮已回春。 异乡慰藉烦朋友,久客暌离念老亲。 惭愧菲才叨宠遇,深期报答在兹辰。 译文: 清风拂过街道,飘散着尘埃,太阳与我们一起迎接清晨在紫禁城。 琼岛的雪还很冷,仿佛还在等待过年的到来,而御河上的冰已经开始融化,春天的气息已经回归。 异乡的人会感到孤独和寂寞,需要朋友的安慰和关心,长期在外的人会想念家乡的父母亲人。 我深感惭愧
【注释】 ①和韵答梁修撰: 指和梁修撰的诗相和。梁修撰是作者的朋友,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等职。②禁城: 皇宫。③仗簇: 侍卫队伍。④雉扇: 即雉尾扇,仪仗之一。⑤紫禁: 指皇宫。⑥鸾笙: 即鸾凤笙,一种乐器。⑦中天: 指天空正中。⑧双阙: 指宫中的门楼。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⑨一统山河奠两京: 意谓统一天下的江山,定都于京城长安、东京汴梁。⑩珂声: 指马鞍上镶嵌的象牙装饰物,借指皇帝的车驾。
诗句输出:滁上幽居尽日闲,卷帘面面对青山。 译文注释词句解析: 滁州(今安徽滁县)的山间住所,每天都是闲适无事的。卷起窗帘面向远方青翠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是金幼孜对吴性泉太仆寺丞在都城附近的别墅生活的一种描述。诗中描绘了他在滁州山居的生活状态,通过卷帘面对青山、酒醒闻莺、兴来洗马等细节,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情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解析】 “和韵答梁修撰 其二”是题目,是全诗的序言。 第一联:“煇煇旭日照高台,暖气还从上谷回。”这是一幅描绘冬末春初景象的图景,旭日东升照在高高的平台上,暖洋洋的阳光从上谷吹回来,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第二联:“香雾细薰池上草,红霞低映水边梅。”这两句是写池中和河边的景象:香气袅绕着池中青草,红霞低垂映照着水边的梅花,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联:“故人病起耽诗句,羁旅豪来纵酒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金炉袅袅瑞烟轻,银烛煌煌拂曙明。 - 金炉:金色的香炉,常用于烧香祈福。 - 袅袅:形容烟雾轻轻升起的样子。 - 银烛:银色的蜡烛,常用于照明。 - 煌煌:明亮、辉煌的意思。 - 曙明:黎明时分,天刚亮。 - 译文:金色的香炉里,缭绕着淡淡的香烟,银色的蜡烛在清晨的微光中熠熠生辉。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早朝场景,金炉与银烛共同营造了一种祥和而神圣的气氛。
次罗修撰元旦纪事 漏声未彻禁钟催,绛阙熹微曙色开。 仙乐近从三殿出,香烟还傍九霄来。 西山王气连蓬岛,南极恩光被草莱。 此日履端同献寿,阳春属和羡多才。 注释与赏析 1. 漏声未彻禁钟催 - 漏声: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声。 - 漏声未彻:指时间尚未到正午(子时)。 - 禁钟:皇帝在朝的钟声。 - 催:催促,提醒。 2. 绛阙(jóng jué)熹微曙色开 - 绛阙:即紫禁城,皇宫。 -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客中度过余下的岁月,恰逢立春之时,我在清宵时分等待上朝。玉阶之上飘洒着晴雪,驰道之上响起了珂声。彩燕在斗簪幡胜上争斗,嫩芹芽簇新菜盘新鲜可口。皇上暂时退下,听说呼唤,先传旨赏赐宴席给近臣们。 注释: 1. 次若思胡祭酒:诗人的好友胡祭酒。 2. 客里残年:指作者在客地(异乡)度过了晚年。 3. 枫宸:指皇宫。 4. 玉阶旗影:指皇帝的旗帜和影子。 5. 彩燕斗簪幡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