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讷
春晖堂江夏雷道夫典仪奉母之所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居住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江夏雷道夫,也就是诗人的家。 彩衣五色绚晴光,鹤发康强在北堂。 这里的“彩衣”指的是五颜六色的服装,代表着喜庆和欢乐的氛围;“绚晴光”则形容阳光明媚,照耀着整个大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喜庆和活力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鹤发康强”则是指老人的头发如同鹤毛一般,但身体却依然康健有力
竹鹤图是医士仵思道为题写的,诗如下: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 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 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 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注释: 竹:指竹子。 鹤:指鹤。 为医士仵思道题的诗: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 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 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 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词句进行分析。 “忆昔都门把臂时,殷勤索我送行诗”:回忆起以前在京城分别的时候,你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地请求我写首送别诗。“殷勤”是恳切、恳切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都门”,即京城
【解析】 题王秉正云林清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对王秉正的画赞不绝口。全诗紧扣“隐者”二字,描绘了一幅幽雅恬淡、超然物外的意境。首联写隐者的居所环境之幽美,二联写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三联写隐者高洁的品格,尾联写诗人对隐者的景仰之情。 【答案】 译文: 青松白谷间,白云缭绕水边,隐者隐居草堂。 门前车马远去,窗前琴书相伴,白日悠悠自得。 满目故家风景,不必重画辋川庄。 赏析:
在这首诗中,“军中寄潭府纪善杨应庚”表达了作者在军中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描绘战争的艰辛和对和平的向往,传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对友人安全的关心。 诗句原文与翻译 1. 奉使君初过武昌: - 注释:奉命的使者首次前往武昌。 - 译文:使者们首次踏上了武昌的土地。 - 赏析:此句开篇点明使者们的行动和目的地,为后文的叙述铺垫基础。 2. 从征我已上渠阳: - 注释:我随军出征
【解析】 “旧本”二句:原来在醉日时栽的竹子,如今新枝已经拂开云霄。“萧萧”二句:那萧瑟的声音向风前飘落,细碎的香气从雨后传来。“渐有”二句:渐渐地阴气侵入墨池,暂且没有虚籁(指风吹竹叶声)过琴台。“明年”句:第二年二月春雷响起,恐怕紫苔被震破。 【答案】 题胡长史所藏四首 旧本曾于醉日栽,新梢今已拂云开。萧萧箨向风前落,细细香从雨后来。渐有微阴侵墨沼,且无虚籁过琴台。明年二月春雷起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国醮礼毕送张真人还山 释义: 在国家举行的醮祭活动结束后,为张真人安排了回山的行程。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对张真人的尊敬和对其归隐生活的期待。 2. 真人黄箓修三日 释义: 张真人进行为期三天的修炼(修行),使用的是黄色符箓。 赏析: “黄箓”是道教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符咒,用于祈福、驱邪等,体现了仪式的庄重性。 3. 圣主丹衷息万机 释义: 皇帝内心平静
注释: - 筼筜谷:一种地名,位于今福建省福州市。 - 我向当年隐:我过去隐居的地方(指福建)。 - 径造人从此日来:径直从此处经过。 - 六月微凉生枕簟:六月的微风使枕头和席子都感觉凉爽。 - 公家池馆平安在:公家的池塘和馆舍依然安全、安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诗,通过竹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移得筼筜谷里栽,柴门萧爽晓慵开。”
【注释】: 1.东林:指庐山。 2.虚怀:胸怀开阔,意指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3.碧云:这里指墨竹的绿色部分。 4.苍雪:指墨竹的白色部分。 5.翠袖:形容竹子青绿的颜色,也形容人衣袖的色彩。 6.午梦断瑶台:用“断瑶台”暗指梦中的仙境被打破。 7.萧萧里:指茅屋四周的草木茂盛,发出声响。 8.若个:哪个,表示疑问,这里指谁。 9.家僮:仆人。 译文: 记得在东林寺腊月种下竹子
【题胡长史所藏风晴雨嫩墨竹四首】 万个琅玕绕舍栽,拂檐金翠曙光开。 寻常每梦鸾笙下,仿佛遥骖鹤驾来。 千尺洋州休制袜,一竿严濑独登台。 白头天与归欤便,短策行吟石径苔。 注释: 1. 万千个绿竹环绕着屋舍生长,早晨的阳光照射在竹叶上,闪耀着金色的光彩。 2. 经常梦见鸾笙的音乐声响起,仿佛看到远方有人乘坐鹤车而来。 3. 不要在高高的洋州(今云南大理)地区织制袜子了,独自登上一座高山去欣赏那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