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讷
诗句注释与赏析 首句:雁鹜行中见孤凤,采采五色之羽翰。 - 雁鹜行中见孤凤:比喻杨宗彝就像从一群雁鸭中突然显现出的一只凤凰一般,与众不同。 - 采采五色之羽翰:形容杨宗彝的才华如同五彩斑斓的羽毛一样绚烂多彩。 次句:平生自是抱奇气,老大何曾辞小官。 - 平生自是抱奇气:杨宗彝自认为一生具有非凡的气质和才华。 - 老大何曾辞小官:即使年岁已大,他也未曾辞去小小的官职,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注释: 1 千里孤云一锡飞 - 描述僧溥天渊的行李,即锡杖,象征其行踪如孤云般自由。 2. 西来问法候传衣 - 指僧溥天渊从东边(西方)来,准备向僧人请教佛法,并带上衣物作为礼物。 3. 几听绝壑猿声过 - 形容在深深的山谷中,偶尔可以听到猿猴的叫声,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4. 又踏空山虎迹归 - 描述在空旷的山林间行走,脚下踩着虎迹,增添了探险和刺激的氛围。 5. 离垢己应无黑业 -
【注释】 故人契阔几经春,千里停云入梦频:故人久别重逢。 下榻岂期今日会,分金宁忘昔时贫:住宿的时候哪想到今天能见面呢?当年一起分金(钱财)的时候怎么忘记彼此贫穷了呢? 乾坤白发诗名在,风雨青镫酒量真:天地间只有我满头白发的诗人,他的诗歌声名远扬;风雨路上,青灯独饮,我酒量依然如故。 别后音书烦见慰,莫令目断楚江滨:离别之后,你寄来的书信请务必替我安慰;不要让我因为想念你而目断楚江之滨。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离别之情,写得含蓄蕴藉;语言自然流畅,清新隽永。全诗四联,分别写了送别的情景和送别后诗人的心理活动,情思宛转,情景交融。首联“早春公馆柳条黄,清暇题诗送掾郎。”点明时间是早春,地点是公馆,交代人物身份是长史司吏吴永中,并说明送别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颔联“白发簿书官事了,青山风雨客程忙。”写自己因公务告一段落而归乡,与友人相聚共度美好时光。颈联“船从杜若芳洲发
【注释】 附录汝达见答:这是一首写给李汶的诗,以赠别之谊。 汝达:李汶,字元辅,号雪溪,江西南昌人,唐宪宗朝宰相。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李汶时所作。从诗中看,作者与李汶交往甚深。交契:交往。惊逾四十春:即惊心逾年。 每蒙存恤意频频:我每想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能将宦达安醇厚:你能官运亨通,保持淳厚的品格。 不鄙迂疏处贱贫:不会嫌弃我出身贫寒。 青眼总知乡义重:你总是对我念念不忘家乡的情义。
题陈士良栖霞轩 泉山一室閟丹霞,旧是希夷道者家。 晓日绮窗生五色,春风珠树吐三花。 迎仙每服青绡帔,引寿时餐赤水砂。 莫效昔人成痼疾,从容好为诵南华。 注释: 1. 泉山一室閟丹霞:在泉水环绕的山上建了一幢小屋,里面充满了丹红色的天空。 2. 旧是希夷道者家:这所小屋的主人曾是道教中的一位隐士(希夷)。 3. 晓日绮窗生五色:早晨阳光照进华丽的窗户,使得室内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 4.
今朝立春风物熙,东岩阁前寻远师。 烟霞丘壑旧游处,金碧楼台新构时。 东风官马去何疾,落日家童行欲疲。 我亦清斋不饮酒,与尔结社同幽期。 注释: 今朝:今天。 立:站立。 春风物熙: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东岩阁:位于东面的岩石上。 寻:寻找。 远师:远道而来的师父。 烟霞丘壑:指山川间烟雾缭绕、云雾飘渺的景象。 旧游处:指过去游玩的地方。 金碧楼台:指华丽而精美的建筑。 东风官马
这首诗是送别诗,李云仲即将赴任蓬莱丞,因此诗人用“蓬莱县里神仙宅”来形容其新官居所的清幽和祥和。 “张鷟文章多中选,李绅才业久知名”这两句是对两人的赞美之词,表明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赏识。 “沙门风雨龙腥过,海市楼台蜃气成”,描绘了蓬莱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既有沙门的风雨,又有龙的腥气和海市楼台的蜃气,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报政重来应有约
《灵鹫僧勤无逸奉使日本回授官闻欲见举寄之》是明朝诗人管讷的作品。全诗如下: 天宇寥寥一锡飞,忽闻承诏赴彤闱。 山中书札三年别,海上梯航万里归。 贾岛文章终释褐,曹溪弟子孰传衣。 白云出岫无心处,老我沧江理钓矶。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第一句“天宇寥落一锡飞”,描绘了天空中飘浮的锡杖,象征着僧人的行囊和旅途的艰辛。第二句“忽闻承诏赴彤闱”,意味着突然接到朝廷的命令
《赠僧白庵》是明代管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白庵道人修白业,一毫曾不染缁尘。【注释】白庵道人,指一位修行清净的僧人。白业,即白手而立,不靠任何世俗财物生活。一毫,指极小的一部分,此处形容僧人的生活简朴无欲。曾不染缁尘,意为不受世俗尘埃污染。缁尘,佛教用语,指世间红尘。 净如片月真空性,闲似孤云幻寄身。【注释】“净如片月”形容其心境清澈纯净;“真空性”则表示其对一切法空的本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