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讷
江行二首 【注释】 1. 行行:行走。几百里:形容路程之遥。又:再次。十三矶:地名。 2. 宿雁:宿在沙洲上的大雁。沙落:指沙滩上积满了沙子,雁群在此栖息。惊:惊动。凫:野鸭。带水飞:指野鸭带着波浪飞走。 3. 寂寞:冷落凄凉。花:泛指草木,此处指花草树木。山寒:山上的冬天。树依稀:模糊不清。他乡:外乡。归:返回故乡。 【赏析】 “江行二首”共分两首,这两首诗描写了一幅江边景色图:行行数百里
【注释】 病足二首:诗题一作《移榻》。移:迁移。 西轩下:西面的屋轩。轩:古代建筑中供人坐卧的一种高大的木结构房屋,一般为两层。 翛然意自清:意谓闲适自在,心无杂念。翛(xiāo):形容闲散的样子。 焚香终日坐:指终日端坐焚香静思。焚香:燃熏香料,以示恭敬,或表示清静、清心。 好鸟隔窗鸣:好鸟即悦耳之声。好音:悦耳的乐曲。 文墨:文学和书信。 疏懒:怠慢不恭;懒惰。 宾朋失送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第一句“衔命来金口”,意为受命而来,来到金口这个地方。这里的“衔命”指的是奉命,“金口”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地方。 - 第二句“邮签报驿程”,意为通过邮递的方式报告了旅途的距离和时间。这里的“邮签”可能指的是邮递员,“驿程”则是指旅途的距离和时间。 - 第三句“好风行十日”,意为在美好的风中行驶了十天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八句,前六句写斋居夜读之景与情。首句“直馆斋居夜”中的“斋居”是官舍,“直馆”指值宿的学究,“夜”表明作者在书房中读书至深夜。第二句“心无一虑萦”,意谓作者此时心思纯净、宁静,无所牵挂。第三句“茶烟笼烛暗”,“茶烟”指煮茶时冒出的蒸气,“笼”指笼罩,“烛暗”指烛光微弱,这一句描写了书房中的氛围:一盏孤灯,烟雾缭绕,昏黄的光晕映照着书桌上的书籍。第四句“花月进窗明”
诗句释义与译文 从征古州蛮回途纪驿二十三首发靖州 1. “武昌归已近” - 描述诗人从武昌返回的情景,已经接近了。 2. “今日过箄洲” - 指的是今天经过箄洲。箄洲可能是某个地名,但在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或象征,指代诗人旅途中的某一重要地点。 3. “沙泊春回雁” - 沙地上的沙粒在春天里被春风吹起,形成波浪般的效果(可能指风沙)。同时,大雁随着春风回来,形成美丽的画面。 4. “江喧晚浴鸥”
病足二首 第一首 老为身多累, 官因病暂闲. 春馀啼鸟里, 兴尽落花间. 注释: 我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感到身体多有疲惫。由于疾病,我暂时离开了官场,休息在家。春天的余晖中,鸟儿在啼叫,花儿在凋零,我在落花和啼鸟声中消磨时光,兴致已经耗尽。 莫遣诗排闷, 聊凭酒破颜. 开窗看晴色, 一片白云还. 第二首 注释: 不要让自己因为忧愁而闷闷不乐,不妨借酒浇愁,以解心中的块垒。打开窗户
诗句释义: 胜地古桃川,寻真亦偶然。 今来江上客,未遇洞中仙。 注释: - 胜地:美好的地方。 - 古桃川:指古老的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虚构之地,象征着理想和纯净的世界。 - 寻真:寻找真理或真谛。 - 偶然:不期而遇或巧合。 - 今来:从今天回来或归来。 - 江上客:泛指在江河上游的游客或行者。 - 未遇:没有遇到。 - 洞中仙:指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注释】: - 曹公兵败处,今识在嘉鱼:《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在赤壁之战时曾战败于曹操军下。"曹公兵败处"指的应该是这里。 - 赤壁三分后,乌林百战馀:指的是赤壁之战后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孙权在乌林一带多次和刘备进行战斗。"乌林"即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岛附近一带。 - 桥浮春渡阔,舟泊夜江虚:描绘了当时春天渡口的宽阔以及夜晚江面空旷的景象。 - 千古英雄事,悲凉太史书
【注释】 桃花江:指洞庭湖的东岸,即今湖南省桃江县一带。驿:古代传递文书或供行人住宿、休息的地方。靖州:今湖南省靖县。 【译文】 在桃花江边的驿站,春天里新捕来的鱼可以卖钱。 满尺银堪此,千鳞锦不如。 因歌悲客里,每食感王余。 江海亲朋少,谁传一纸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从古州(今湖南桃江)返回途中经过靖州所写的一首纪行诗。首联写景,二联比物,三联抒情,末联写怀。全诗以记事为主,情寓于景
从征古州蛮回途纪驿二十三首发靖州 历险过高都,都前景色殊。 江回千石尽,岸断一山孤。 自昔无危道,于今即坦途。 宵征从此去,舟子亦欢呼。 注释: 1. 历险过高都:经过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2. 都前景色殊:都城的景象与众不同,有特别之处。 3. 江回千石尽,岸断一山孤:江水回流,石头被冲走了;岸边的山断了一条。 4. 自昔无危道:自古以来都没有危险的道路。 5. 于今即坦途:如今已经变得平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