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 第一句“绿野春三月,黄童雨一蓑”,描述了春天的田野景象。绿色的草地和黄色的孩童,还有他们身上湿漉漉的蓑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二句“有田真可隐,无事懒相过”,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在这片土地上隐居,与世无争,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第三句“社日鸡豚富,丰年黍稌多”,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在社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宰鸡杀猪,庆祝丰收
【注释】: 1. 赐观灯诗五首永乐二十年正月十五日进:这是明成祖朱棣为庆祝元宵节,在京城举办的盛大灯会。他亲自撰写了五首赏给群臣的灯谜诗,以示庆贺。 2. 月影移宫扇:指月光照射在宫扇上,形成影子,如同移动的影子在宫中飘动。 3. 灯光烛御筵:灯火通明,照亮了宫廷中的筵席。 4. 鱼龙呈百戏:指各种表演节目精彩绝伦,如鱼和龙在水中翻滚,百种杂技在表演。 5. 笙鹤会群仙:指笙声悠扬,仙鹤翩翩起舞
这首诗是永乐二十年正月十五日进的《赐观灯诗五首》之一。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欲识鳌山趣,先从境界论:意为要了解鳌山的趣味,首先要从境界入手。 2. 佛来西域远,星拱北辰尊:意为佛从西域远道而来,星体拱卫北辰(北极星)。 3. 乐事生田野,欢声蔼禁垣:意为欢乐的事情发生在田野,欢快的声音弥漫在宫廷。 4. 太平端有象,稽首荷君恩:意为太平盛世中有一种祥瑞之象,人们向天子感恩戴德。
赐观灯诗五首 永乐二十年正月十五日进 白叟挈黄童,观灯紫禁中。 恩从三殿出,乐与万方同。 天近瞻华衮,年登谢化工。 太平歌一曲,沉醉倚东风。 注释: 1. 白叟挈黄童:指皇帝和太子一起观看灯会。白叟,指的是皇上。挈,携带。黄童,指的是太子。 2. 观灯紫禁中:在皇宫里看灯。紫禁中,指的是皇城。 3. 恩从三殿出:皇帝的恩惠来自三大殿。三殿,指的是皇宫中的三个重要宫殿。 4. 乐与万方同
关山月 关山夜月明,分彩照胡兵。 将军拥节起,长戍受降城。 焚烽望别垒,欲验盈虚駃。 塞笳将夜鹊,战气今如此。 重关掩莫烟,云阵上祁连。 思妇高楼上,遥心万里县。 注释: - 关山月:指代边关的月亮。 - 关山夜月明:夜晚的边关被明亮的月光照亮。 - 分彩:分开的光。 - 照胡兵:照射着胡人的军队。 - 将军拥节起:将军握着符节(古代军队指挥的凭证)起身。 - 长戍受降城:长期驻守并接收降敌。
次韵陈钧甫郊行 黄尘败素意,出门惬郊行。 野鞠含冷焰,岩松起寒声。 高山唐业崇,流水晋时清。 拾薪归底用,石鼎待弥明。 【注释】: 1. 次韵:即和诗,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应别人的诗而作的诗; 2. 陈钧甫: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3. 郊行:郊外游赏之行为; 4. 黄尘:黄色的灰尘,这里指尘土,形容尘土漫天蔽日; 5. 素意:素色的意思,指白色的意思; 6. 高山唐业崇:高山象征着唐代的功绩高远
【注释】: 1.绿珠:指杨玉环。 2.凉台:指玄宗的宫殿,在长安。 3.幄翠帘珠明绮罗:指杨妃的住处装饰华丽豪华。 4.哀丝豪竹按新歌:指奏乐时以悲愤之调,唱新曲。 5.红潮素脸春风和(hé):指春风吹拂,使杨妃脸上的红晕更浓。 6.主君:指唐玄宗。欢娱:高兴。美人醉:杨妃醉酒。无情:不仁。 7.使车至:指安禄山叛军进犯长安,玄宗逃往四川途中,有内侍驾车前来迎接贵妃随同入蜀。 8.兰麝(mèi)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第一句:“金莲华上俞尼子,永寿神仙罗绣绮。” - 注释:金莲华指的是佛教中的莲台,此处比喻为神仙的居所。俞尼子可能是指一位仙人或法师。永寿指长久的生命,神仙则指超凡脱俗的存在。罗绣绮可能意味着装饰华丽,或者形容事物繁复精美。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神仙居住的华美之地,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第二句:“苑中荆荻市令严,玉像支离瓦官寺。” - 注释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1. 结友四清(注释:结交的朋友都是清廉之人) 2. 飘风吹游尘(注释:风中扬起了游子的尘埃) 3. 古道少人行(注释:古老的道路很少有人行走) 4. 泾水化为泥(注释:泾河水变浑浊,像泥一样) 5. 沧江污吾缨(注释:沧江的水使我的帽带染污) 6.
瓮茧吟 有茧大如瓮,其来自扶桑。 缫成白雪丝,一缕万丈长。 染人嫁五色,妙织云锦章。 奇文杂经纬,纨素无晶光。 相缬时所爱,轻綀贵侯王。 缁衣不可作,此物闲篚箱。 衮职岂无阙,终当补虞裳。 注释: 1. 有茧大如瓮:形容茧子大得可以装下一个瓮。 2. 其来自扶桑:指的是这个茧子来自于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东方。 3. 缫成白雪丝:将茧子缫成雪白色的丝绸。 4. 一缕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