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隆阿
出省感事 策马频催薄笨车,夕阳隐隐半天霞。 依人我亦堂前燕,见小谁非井底蛙。 牵惹馀情惟岸柳,勾留客子剩山花。 知心独有中宵梦,夜夜催予速到家。 注释: 1. 策马频催薄笨车:骑马频繁地催促着破旧的马车。 2. 夕阳隐隐半天霞:夕阳映照着半天的彩霞。 3. 依人我亦堂前燕:有人陪伴时,我也像堂前的燕子一样自在。 4. 见小谁非井底蛙:看到小小的事物,谁能说不是井底的青蛙呢? 5.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素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本题要求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赏析。首先,要理解诗意内容,然后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行行桃李树”,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时令与物候,即春天里桃花、李花竞相开放。“着意厚培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夜宿枣林”,点明诗人的行踪。首联写诗人在旅馆中孤独无侣,只有自己一人。第二句“幽怀只自知”表明诗人的心事是独自默默承受的。第三句写孤灯听雨的夜晚,诗人独坐在房内回忆着家国大事。第四句点碎敲阶急,衾凉入梦迟。意思是说,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不能入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好鸟唤前溪,春晴雨一犁。 - 好鸟唤前溪:描述的是鸟儿在春天里欢快地呼唤着清澈的小溪。这表达了一种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景象。 - 春晴雨一犁:描绘了春日晴朗天气中,农民们用犁铧耕作的场景,强调了农作的辛勤与春天的丰收希望。 2. 岸裁新水曲,云割乱峰齐。 - 岸裁新水曲: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绕过岸边,形成弯曲的新景象。 -
村居 古木阴如幄,新茶叶坼旗。 燕忙穿树急,蜂醉出花迟。 村景皆成画,农歌半类诗。 不知三两叟,携杖欲何之。 注释: 1. 古木阴如幄:形容树木茂盛,树荫如同帐篷一般浓密。 2. 新茶叶坼旗:新采的茶叶展开后形态像旗帜一样。 3. 燕忙穿树急:燕子忙碌地在树枝间穿梭飞翔。 4. 蜂醉出花迟:蜜蜂在采集花粉时显得有些迟缓。 5. 村景皆成画:描述乡村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 6. 农歌半类诗
【解析】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此诗为《杂兴》组诗中的一首。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农事活动;后四句抒发了作者因友人远隔而引起的思念之情。 “物性宜探索,闲从静里求。”意思是:万物都有其本性,值得去探索,在闲暇之时,静静地去寻求它。 “风和知燕喜,雨暴替花愁。”意思是:风和时,燕子会欢快地飞翔;雨大时,花朵也会感到忧伤。 “冈凸沙旋走,田凹水聚流。”意思是:山丘突出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分析诗歌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借助课下注释和有关工具书等,将全诗读懂,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再进行赏析。 “顿觉林泉好”的意思是一觉醒来觉得山林泉水好。这四字写诗人的愉悦感受,是写景抒情句,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同时点明时间:秋天。 “闲游异俗尘”的意思是我悠然自得地在山林间漫步,远离了尘世的烦扰。这四字交代诗人游玩的目的和态度,写诗人的悠闲自得
注释: 1. 秋游心倍爽,况复值霜晴。 译文:秋天出游心情格外舒畅,何况天气晴朗。 2. 山好能医俗,才微敢钓名。 译文:山好可以治愈俗气,才能微弱不敢贪图名声。 3. 闻人论菽麦,访友叩柴荆。 译文:听说有人谈论豆麦之事,拜访朋友叩问柴门的门户。 4. 老树多干叶,因风作雨声。 译文:老树有很多枝干叶片,一阵风吹动树叶发出雨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出游时所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村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差觉强人意,门前过客稀。 - “差觉”意为“勉强满足”,“强人意”即勉强让人高兴的意思。 - “门前过客稀”描绘了村庄宁静祥和的景象,门前很少有行人经过。 2. 风和舒菜甲,雨小养苔衣。 - “风和舒菜甲”中的“菜甲”指的是植物叶子,这里指菜园里生长的蔬菜。 - “雨小养苔衣”描述了细雨使土壤滋润,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状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时分,独自在书院里与自己对话的场景。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烧残银烛冷:这里描述的是夜深人静,蜡烛已经燃尽,只剩下微弱的烛光。这种场景常常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 兀坐小楼东:诗人独自一人坐在书院中的某个角落(小楼)的东侧,这个细节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或者是对于某种事物的执着追求。 - 人话三更雨:三更天是古代时间的一个划分,指的是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