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诗句释义】 1. 四时之气秋最清:指秋天是一年四季中空气最为清新的时候。 2. 千崖风骨方峥嵘:形容山崖峻峭挺拔,像人一样有着坚强不屈的品格。 3. 石黛碧玉迭照映:石黛指的是青黑色的石头,碧玉指翠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岩石的颜色与碧玉相映生辉。 4. 乔松老柏森纵横:指高大的松树和柏树交错排列,形成一片浓密的景象。 5. 上有白云可为佩:意思是说,山上有白云,可以佩戴作为装饰。 6.
鸣雁行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译文: 胡雁鸣叫,离开了燕山,昨日我从委托关卡飞往南方。每只大雁都咬着芦苇,南飞时在天地之间散落,连续行进,接着翅膀,不断往返。我在烟波浩渺之地寄情湘吴,经受霜雪之寒,羽毛已经枯萎。 赏析: 这首诗是乐府旧题《鸣雁行》中的一首。诗人以写胡雁迁徙的艰辛和内心的恐惧
风雨 晚来江天云不分,老蛟吐气成江云。 夜半大风飘屋瓦,顷刻檐间雨如泻。 柴门紧闭不敢开,渐闻水声到床下。 开门处处闻啼号,尽说浪头三尺高。 室庐漂荡无处所,妻孥大半随波涛。 江市一时为沮洳,急打行包入山去。 通衢沆漭不可行,历尽西山豺虎路。 但愿自今风雨调,无复破块与鸣条。 译文: 风雨交加的夜晚,江面上的云彩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老蛟吐出的气息化作了漫天的江云。夜里刮起了大风
古松歌 山中草木知何数,独爱庵西古松树。 千岁老鹤巢其巅,根有茯苓心不蠹。 秋来是物皆摇落,此君劲色还如故。 尝间无用乃全生,却恐身为材所误。 最好无过是樗散,一生不入良工眼。 注释: 1. 山中草木知何数:山上的草木数量有多少? 2. 独爱庵西古松树:唯独喜欢庵西边的古松树。 3. 千岁老鹤巢其巅:千年的老鹤在它的顶端筑巢。 4. 根有茯苓心不蠹:树根中有茯苓,树心却没有被蛀虫侵蚀。 5.
【注释】 苕霅:苕溪、霅溪,在今浙江安吉县。 昔闻两溪水色异,苕清霅浑犹渭泾:从前听说苕溪和霅溪的水色不同,苕溪的水清而霅溪的浑如渭水、泾水。 又闻发源自天目,悬高坠峻如建瓴:又说它发源于天目山,高悬陡峭如倒置的盆子。建瓴:倒立着的盆子,形容地势高峻。 日夜滚滚流不止,尽过白蘋红蓼汀:日夜不停地奔流,经过白苹(一种水生植物)和红蓼(一种草)生长的河滩。 流入太湖不复辨,挹(yì)之但闻鱼鳖腥
晚秋游兴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屦往来频,为爱溪山好秋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注释: 1.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余英山中的枫叶是红色的,而龟溪边的蘋花是白色的。 2. 野翁杖屦往来频,为爱溪山好秋色
周草窗的吟稿号为蜡屐,他为此创作了古语。 曾听说阮孚喜欢屐,面对客人时手不释屐。 闲畅非仅是当时所推重,千载嘉名依旧着白。 山阳有位吟翁,嗜好诗也与嗜好屐同。 将书籍传作为诗歌之用,字字句句加磨砻。 万象一时供掇拾,大玩于词成为巨集。 还将蜡屐以自名,我知道清尚人难比拟。 还喜江湖有此翁,此诗此屐当无穷。 注释: - 周草窗(1230-1305):南宋文人,擅长诗词,尤其擅长咏物诗。 - 阮孚
注释: 赵白云宗丞(宗丞)以诗送惠柳下谒浙西宪使包宏斋命余同赋 宏斋伊洛宗,白云风雅主。 二公在斯世,光艳烛寰宇。 指包宏斋和赵白云都是学问渊博的人,他们都是伊洛学派的宗主。 白云归帝乡,宏斋庇寒士。 白云回到他自己的家乡,而包宏斋则帮助了那些贫困的人。 出处虽小殊,怜才酷相似。 虽然他们的出处(出身)不同,但他们都极度地喜爱人才。 吟诗贫到骨,白云古知音。 因为贫穷所以常常吟诵诗歌
江山县旅夜 释文珦笔下江山美景与旅途艰辛交织中感受宋代诗人独特情感与生活态度 1. 诗篇开篇描绘江郎峰头云雾缭绕景象,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后续的旅途增添一抹神秘色彩。 2. 进入寺庙前风雨交加,暗示着即将开始的艰难旅程,也反映了诗人对未知旅途的恐惧和期待。 3. “路傍古寺不可栖”表达了在陌生寺庙中无法找到栖息之地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安全的担忧和孤独感。 4.
【注释】 石床:指石制的床榻。定起夜方中,为豁幽兴开房栊:深夜在石床上弹奏琴曲,以开拓胸怀,抒发情怀。吴天:指天空。洁净无云踪,万里一色磨青铜:天上没有一片云彩,万里天空如同磨过铜的青铜那样晶莹。明月皎皎行虚空,穿松透竹光玲珑:明亮的月光照向虚空,透过松树、竹子发出光亮,显得十分明亮。猛虎忽啸茅屋东,林树叶叶皆生风:忽然听到猛虎在东方的茅草屋中咆哮,树叶都随风摇曳起来。宿客清溪翁,对月与我调丝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