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尧任舜禹,圣化日熙。 释义:尧帝任命舜和禹,他们的治理使国家日益繁荣昌盛。 译文:尧帝委任了舜和禹,他们的治理使得国家日渐兴旺。 关键词解释:尧(Yáo):古代中国的帝王之名。舜(Shùn):古代贤君之名。禹(Yǔ):古代贤臣之名。圣化:指国家的治理变得高尚。熙(Xī):形容繁荣昌盛。 赏析:此句反映了尧帝对舜和禹的信任及委以重任的态度,以及他们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乌栖曲 白露生庭芜,明月照栖乌。 栖乌啼不已,闺人中夜起。 起视西北方,翩翩雁南翔。 幽燕戍未返,云胡不悽伤。 注释: - 乌栖曲: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以描写鸟、月等自然景象为题材。 - 白露生庭芜(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天气转凉,植物开始凋零。 - 明月照栖乌(明月照):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栖息的乌鸦。 - 栖乌啼不已(栖乌):乌鸦停留在树上发出叫声。 - 闺人中夜起(闺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然后逐句解读,把握诗意,最后借助注释等答题。 “乌夜啼”是《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一首汉代歌曲名。此曲描写了思妇悲怨凄楚的心情:她丈夫远戍辽西,自己守着空闺,每逢月明之夜,便有乌鹊飞来停栖于她的屋树,发出凄切的鸣叫;每当这时,她便愁得泪如雨下。 东家:这里指某家的房屋。屋树:即屋上的树木。与云齐:意言树木直入云端。乌
【注释】: 月从东海出,冷照玉门关。 东海是古代传说中的海名。《史记》中有“东海君”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中也有东海郡的记载。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代在此设关,与西域相通。 征人家万里,梦向月中还。 征人:指出征的人。万里:形容路程遥远。月中还:即“月夜还”,指梦中回到月宫。这里用“月中还”来表示思乡之情。 金闺亦有梦,却行玉关道。 金阁:泛指宫廷、官署。玉关道:指玉门关
【注释】 任:任用。术:权术。比:比喻。荣华:富贵,显达。灭族:家族灭绝。何如:不如。修身:修养品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进退失据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情操与追求,以及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诗中“贫贱”二句与《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相同。 首句“任术终当死术”,意思是说,如果一味地运用自己的权术
这首诗是一首短歌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游历经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忆昨游中林,鸟鸣兰蕙芳。” 这句诗的意思是,回忆过去在中林游玩,听到鸟儿的鸣叫,闻到兰花的芳香。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游玩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 “重来岂云久,草木倏已黄。” 这句诗的意思是,再次来到这个地方,难道说已经很久了吗?草木忽然就变黄了。这里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惊讶和无奈。
译文: 放飞那些被人类饲养的鸟,它们有飞翔的梦想,却被囚禁在笼子里。我为这些鸟儿感到悲伤,心中充满了忧愁。 总有人理解它们的愿望,把它们放飞到高处,让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 高处的景色广阔无垠,鹤在其中翩翩起舞,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正是高尚之人应有的品德,他们追求与天地同在,永无止境。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人类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放鹤行为的描写
这首诗描写了春日寻访山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 首句“石涧寒流不尽”,描绘了石涧中寒冷的水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石涧是一条小溪流经石头缝中,水流清澈透明,寒意逼人。 次句“茅檐宿雨初晴”,描绘了茅檐下的雨水刚刚停歇,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温暖的光线。茅檐是简陋的房屋,雨水滋润着茅草屋檐,让屋子变得更加舒适宜人。 接下来两句“幽客眠云未起,四山鸟哢春声”
【注释】 水村即事二首其一:祭鼓咚咚野庙,茅茨小小人家。水际数株榆柳,篱边几亩桑麻。 祭鼓咚咚野庙:指在野外的寺庙里进行祭祀活动。咚咚(dōngdōnɡ)形容鼓声响亮。 祭鼓:祭祀神灵,祈求福佑。咚咚:鼓声。野庙:郊外的庙宇。 茅茨(máotī):用茅草盖成的屋顶,借指简陋的房屋。 家:指乡村人家。 水际(jìn):水边。际通“激”,水流冲刷的地方。 数株:成群结队的。 榆柳:榆树和柳树。 篱边
【释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水流何尝有竞争,闲云也本无心。静者不与云水不同,悠然自乐山林。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溪流没有争斗,悠闲的云也没有心思。那些安静的人和云水一样,在山林中悠然自得,快乐无比。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溪流、闲云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