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赏析】 《道狭踟蹰行》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道”为主线,以“道”的变迁为背景,通过写“道”,表现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启示。 道狭难并车,相逢苦踟蹰。(道:道路,引申为仕途。踟蹰:徘徊不前。) “道狭难并车”四句,描绘出诗人所面对的艰难局面。在狭窄的道路上行走,难以与他人并肩同行。诗人在困境中感到迷茫彷徨
百年 其一 百年如大梦,梦中谁到老。 贫贱固可怜,富贵亦何好。 举世尽蚩蚩,醒寤苦不早。 自古知几人,独在商山皓。 译文: 人生百年如同一场大梦,梦中谁能真正走到终点?即使身处贫困和卑贱之中,也值得可怜;而在富贵荣华之时,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当世人都在追逐名利时,我却早早地醒悟,知道这一切终究是徒劳。自古以来,能有几个人在世间留下美好的名声?只有商山四皓这样的人,依然保持着清高的节操。
百年之二 百年亦何为,终岁常坎壈。 玄裘不掩胫,素发自垂颔。 吾亲归夜台,益重霜露感。 仰视天一方,星河同惨澹。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人生百年,究竟为了什么?我们终年奔波劳碌,生活困苦。即使穿着黑色的皮衣也不遮风护体,头发白了也无人照顾。我的父母已经去世,现在他们又回到了夜晚的坟墓中。我看着天空,感到更加沉重和悲伤,因为看到星星和银河都显得暗淡无光。 注释: - 百年亦何为(百年
【注释】 天竺:指天竺僧。中夜:深夜。揽衣起:整理衣服起床。东南征:指远行。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行役思乡之情的诗。 “白露变气候,促织阶下鸣。”首联点明时令,说明诗人夜半起床听到蟋蟀叫声的原因。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节气温逐渐下降,草木上出现了白色茸毛,所以叫白露。 “切切鸣不已,倦客心自惊”二句承接首联,从蟋蟀声中引起诗人的思绪。蟋蟀叫声切切,声音连续不断
云际独坐 云际坐磐石,悠悠两无心。 波静白鸥下,山寒黄叶深。 幽人住何处,午磬来清音。 日暮不能去,群峰生夕阴。 译文: 在云际之上,我独自坐在岩石上,心中没有一丝牵挂。 水面平静如镜,一群白鸥悠然自得地飞下。 山中寒冷,落叶满地,一片萧瑟。 我居住在何处?只有寺庙中的钟声传来清越的音韵。 夕阳西下,我不能离开这里,因为群山之中升起了层层晚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晨兴启蓬户,当面来清风 - 注释:早上起床开门迎接清晨的风。 - 赏析:诗人以“蓬户”形容简陋的住所,表达了他朴素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晨风”不仅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初日丽乔林,光影尤玲珑 - 注释:初升的太阳照耀下的树木,光影显得格外美丽而细致。 - 赏析:这里通过“初日”、“乔林”和“光影”三个关键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
养疾 介特无门徒,室亦如垂罄。 隤然类枯株,聊以养衰病。 朝来启篱户,落叶满苔径。 流光遽如斯,脆质安能竞。 虚籁起高林,助我发长咏。 注释: 介特:孤独;门徒:弟子。 垂罄:空的器皿。 隤然:颓败的样子。 聊以:姑且;养衰病:调养身体。 流光:光阴,时间。 虚籁:指风声、鸟鸣的声音。 高林:高大的树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介特无门徒
冯深居长余二十三岁,赵东阁长余二十二岁,周汶阳长余一十七岁。他们都折行辈与我交厚。淳祐辛丑同访余于竺山有会宿诗,距咸淳乙丑已二十五年矣。痛先觉之凋零感吾生之既老,因成十韵以寄死生之情。 三老皆达人,虚受无蒂芥。 三人都是通达的人,他们虚心接受,没有私心杂念。 笔阵绝纵横,词源极澎湃。 他们的文笔如同排兵布阵,言辞如江河般汹涌澎湃。 丁时身屡蹇,志道心不懈。
《山蔬》 【注释】 - 山蔬:指山野中生长的蔬菜。 - 真味:自然的味道,未经人工修饰的纯正味道。 - 肉食者:指那些沉溺于肉食的人。 - 老我:指在自然的状态下度过一生。 - 园中葵:指园中的向日葵。 - 莳(shì):种植的意思。 - 折脚铛:一种用于炖煮食物的器具。 - 燎(liáo):用火焰炙烤。 - 姜桂:调味品,常用来增加食物的香味。 - 五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用来烹制各种美食
诗句: 西山有孤松,亭亭高百尺。冰雪屡凌厉,难变青青色。东园盛桃李,摇艳矜春容。少皞布秋律,扫地无遗踪。 译文: 西山上孤独的一棵松树,笔直挺拔,高达百尺。它不畏严寒和酷暑,四季常绿,坚韧不拔。东边的花园里,桃花盛开、梨花洁白,它们争相斗艳,展示着春天的美丽。随着秋风的到来,树木落叶归根,一切都归于寂静。 关键词解释: 1. 孤松 - “孤”表示独立无援,“松”指的是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