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译文 原文: 昔者闻卢殷,颇为世所推。 读书过万卷,尽以资于诗。 - 注释: - 昔者:过去的事情。 - 闻:听说。 - 卢殷:人名,此处可能是指诗人或文学家。 - 颇为:相当,很。 - 世所推:受到世人的赞赏和推崇。 - 读书过万卷:指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 尽以:都,全部。 - 资于诗:用诗歌来表达思想、情感等。 原文: 复闻孟东野,气清而色夷。 - 注释: - 复闻:又听到了。
山林自有其独特韵味,何况此时阳光明媚。 我之友贲然来到此地,我们共同欣赏琴诗以娱情。 春日里黄莺啼鸣,带来美妙的歌声; 春风拂面,吹动心绪,悠然自得地与内心相通,怎能轻易忘记呢? 注释: 1. 山林自多趣:指山林之中自然有其独特的美和乐趣。 2. 况此晴和时:何况此时天气晴朗和煦。 3. 我友贲然来:我的朋友贲然来到。贲,古汉语词,意为光明、明亮的样子。 4. 相娱以琴诗:相互娱乐
【注释】 1.反覆:反复无常。 2.衰荣难预卜:指人的一生遭遇,无法预先知道。 3.昔时笑:以前在故乡的欢乐时光。 4.今日哭:现在感到悲伤。 5.故乡无旧业:故乡已经荒废,没有可继承的事业。 6.客身同草木:漂泊的游子,就像草木一样飘零不定。 7.轻薄儿:浮薄轻佻的人。 8.禄资身:指俸禄收入,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 9.山在目:指隐居山林。 10.得失何足论:得失之事不值得计较。 【赏析】
注释:吾年未七十,颇觉渐昏耄。我年岁还未到七十,觉得已经有些衰老昏庸了。 旧事尽遗忘,独馀山水好。以前的事情都已经忘记干净,只剩下山水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了。 天寒附叶火,尘埃满乌帽。天气寒冷,我在树枝上点起篝火取暖,头上的尘埃被烧得一干二净。 客至欲逢迎,无奈筋力耗。有客人到来想要招待他们,却发现自己筋疲力尽了。 君当恕衰翁,遮莫谓予傲。你应当原谅我这个衰老的老人,不要说我傲慢无礼。 赏析
【注释】吾年:指作者的岁月。 易逾迈(yì yú mài):容易度过。 感慨难具陈:感慨太多,难以表达出来。 齿发半缺秃:牙齿和头发都稀疏脱落。 肌肤多不仁:皮肤失去了弹性,麻木不仁。 屏迹于空山:退隐到空旷的山林之中。 木石邻:与树木、石头为伴。 忆昔少年时:回忆过去年轻时的时光。 秉志:立志。将求伸:想要施展抱负。 所交四方士,一一非常人:交往的都是四方游学之士,没有一个是平庸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中“赏析”,然后根据诗句的意思来分析。此诗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一句“游人未归来”中的“游人”指自己;第二句“芳草又还歇”中的“芳草”指友人;第三句“怅望江东云,久负山中月。”中的“江”指浙江,即浙东;第四句“扁舟在何处”中的“扁舟”指小船
注释: - 顺逆人兽心,成败翻覆手。鬼神不相容,子孙岂能守。 -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世事的无常,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最终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难以长久。 - 昔者过此门,歌钟会群丑。今者过此门,阗然已丰蔀。 - 昔日路过此处,听到人们唱歌嘲笑钟会等丑事。现在路过此地,却已经变得繁华热闹。 - 羞死满院花,颦残数株柳。空室走鼪鼯,荒池长蝌蚪。 - 曾经的院子中满是花朵,如今却因羞愧而凋零
诗句: 1. 苦益菜:苦味的食物,如苦菜。 2. 吾所嗜:这是我所喜欢的事物。 3. 意与食檗同:意思是我喜欢吃的食物和吃苦瓜一样。 4. 古者以益名:古代的人们用“益”这个词来命名食物。 5. 颇足昭其衷:这足以表明他们的真实意图。 6. 秋花更清妍:秋天的花更加清丽。 7. 绰约冰雪容:绰约如冰雪般美丽的姿态。 8. 恍疑姑射仙: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姑射山的神女。 9. 或如采芝翁
梅有岁寒姿,桃李非其偶。 冰雪见凌厉,斯固梅之守。 伊人清且妍,是曰梅之友。 臭味得所同,不在金兰后。 溪烟陇月间,幽期未尝负。 中路勿弃捐,友道贵长久。 注释: - 梅友:指的是与梅花相伴的朋友。 - 梅有岁寒姿: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绽放,展现出它独特的姿态。 - 桃李非其偶:比喻其他花卉如桃花、李花等,并不是梅花的伴侣。 - 冰雪见凌厉:形容梅花在冰雪中的坚韧和刚强。 - 伊人清且妍
【注释】 涧居:涧上隐居。涧,山涧。 泠泠:水声清澈。 决决:水流急猛的样子。 坎:坑、洼陷处。 【赏析】 《涧居池铭》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796)在洛阳所作。作者以清幽的笔触描写涧居景色,抒发了隐居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构思精巧。 首联点题“涧居”。涧,山间小溪。居涧上者曰涧居。涧居者,以涧之水为饮,故名之也。 颔联承首联写景。涧中流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