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诗句释义 1. 一身素贫窭(lù):形容生活贫困,简朴无华。 2. 四海长为客:在四海之内都做客,四处漂泊。 3. 客涂不可穷:旅行途中的艰辛和困难无法想象到尽头。 4. 老去少筋力:年老体弱,力气大不如前。 5. 贱者人多弃:地位低的人容易被社会抛弃。 6. 风霜变颜色:经历风雨后面貌憔悴。 7. 归来旅亭下:回到家乡的小旅店中。 8. 倚杖三叹息:手拄拐杖,长叹不已。 9. 只字不堪煮
【注释】 1.金竹峰:即指位于浙江天台山中的金竹岩,因岩中多产金竹而得名。 2.高亭亭:形容双桧高耸入云。 3.香烟幢:形容山峰似香烟缭绕。 4.羽葆盖:古代帝王所乘的华盖,此处借代山峰的巍峨。 5.秀色:美丽的姿态。 6.贞心:坚定的意志。 7.化龙:比喻人有成仙的可能。 8.风雨会:比喻时势的聚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座山峰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默写能力。解答时既要注意根据前后文意来理解诗句,又要留意选项中提示性的词语和重点字的书写。如“褰裳”,“陟”等是容易写错的地方。注意“衿”“磐”“涟”“悠”的书写。 【答案】 其一 闲居念拘束,聊复游观娱。 褰裳涉浅濑,随云登高丘。 时当孟夏月,嘉木繁且柔。 众鸟相鸣和,嘤嘤无终休。 颇觉惬幽情,遂忘百忧忧。 解衣坐磐石,濯足临清流。 心旷神俱往,志逸身便休。
【注释】 散人:古代隐逸之士的自称,这里指隐居不仕的人。 金散免镕冶:金被熔炼后成为金属,但当它分散时则不能熔化,比喻金虽然经过冶炼,但是一旦分散就不能再成器。 木散逃斧斤:木头经过加工后可以成为有用的家具,但如果分散了就没有用处了。 人散外荣辱:人一旦离开社会就不受外界的荣辱所左右。 所以为散人:因为只有隐居的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荣辱。 世皆贱吾散:世俗的人都看不起隐者的生活。 此散吾自珍
【译文】: 秋山夜无人,虫在草根泣。 明月照高林,虚窗风露入。 生年四十馀,万事未有立。 东西岐路间,终岁常汲汲。 双亲死经年,宅兆久完葺。 兄弟亦贫窭,于此不暇给。 回首思故园,愁云满原隰。 交朋阅千百,存者已无十。 顾我枯槁姿,奈此短景急。 终宵不成寐,起坐千虑集。 至人乃忘情,效慕安可及。 唯作无生观,去此衣袖湿。 【赏析】: 《秋夜感怀》一诗以诗人的亲身感受为线索,抒发了他对人生
【注释】 食荠:以荠菜为食,即以荠菜充饥。 生无食肉资,饭蔬幽壑底:没有吃肉的本事,只好吃野菜。 朝采南涧芹,莫撷东篱荠:早晨去采摘南边的山野中芹草,不要采了东边的园子里的荠菜。 此中有真味:这之中有真正的东西。 岂必鲙鲂鳢(fāng biē):何须用鲙鲂鳢来作美味佳肴。 万金馔:万金的膳食、宴馔。 恶谥(shì):坏名声。 【赏析】 《食荠》,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和对统治者不满的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读懂题目的要求和要考察的内容,然后浏览选项,再通读全诗,圈出与题干相关的诗句。最后逐句对照、逐个分析判断正误。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格式要求”,即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答案】 世路饶风波,生平有终极。 东西苦漂荡,鬓发非旧色。 倦鸟怀安栖,老马思故枥。
【注释】 见说春方还,春犹未相识。 春方:春天刚刚来到。 山童:指梅花的别名。 道是:说是。 遮莫:即使。 桃李:桃花与李花,喻指世俗的人。 相出:相互之间。 相看:互相注视。 爱尔:你们。 良独深:深深地。 【赏析】 此诗为赠梅诗,诗人以梅花自比,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追求名利的态度。 “见说春方还”,首句点明题旨,说明诗人对梅花的喜爱。“春犹未相识。”第二句写诗人对春天的观察,春天刚到
【译文】 万缘不相涉,默坐调四肢。 天理静中见,物情闲处知。 长风扫重阴,皎月生东篱。 寒虫唧唧鸣,亦各知天时。 悠然发清兴,朗诵渊明诗。 人生百年间,汲汲奚所为。 贤愚虽有殊,同为来者悲。 为语高世流,有酒当自持。 【注释】 1. 万缘:一切事物。 2. 不相涉:不互相干扰。 3. 默坐:静坐。 4. 调:调节,这里指修养身心。 5. 天理:自然的法则。 6. 闲处知:《论语·阳货》:“子曰
【注释】 《途中感兴》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二句写旅途之劳顿,三至六句写故乡的可望而不可及,七至八句感叹年华易逝,九至十二句写荣华富贵终难长久,最后两句写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珍惜生命。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和现实的深刻感慨。 【赏析】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祖父王通,隋末民部尚书。父福胤,博学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