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该句在诗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鸟乐在深林,鱼乐在深渊。人乐在深居,不深常致患。”这四句写鸟的、鱼的、人的乐。诗人用鸟的深居来比喻人的深居,以鸟鱼之乐喻人之乐,表现了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思想。“吾居今已深,柴门草树间。”这二句写我如今已经住在柴门草树之间。诗人用“深”字写出了自己与世隔绝的孤寂之感
【注释】 萧然:闲寂的样子。谢尘境:远离尘世。 厨空无鼠雀:指家贫,炊具简陋,没有养鸡养狗。径僻多莓苔:指住宅偏僻,环境清幽。 麻衣:粗布衣服。足自蔽:能遮体。柴门:用柴草搭成的门。讵:难道。 坐听风叶鸣:形容静坐中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疑有幽人来:怀疑是隐居的隐士来了。幽人:幽居的人,指隐士。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诗。全篇紧扣“闲居”这一主题,从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向往清幽生活的角度入手
注释: 闲居 其三:写隐居的生活。 无营:没有营谋,没有牵挂。 偃卧常至午:躺卧时常常到下午。 暖日:指温暖的阳光。 落叶满篱户:落叶铺满了篱笆上的小窗。 或时(rú shí)散幽步:时不时地散散步。 东冈:东面的山岗。 西坞:西边的山坞。 誓此毕余龄:发誓这样度过余生。 毕:结束。余龄:剩下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的生活写照。诗人在诗中描绘了隐居后宁静、悠闲的生活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画中的醉翁形象,表达了对酒文化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态度。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所画者谁子?:画中人物是谁? 2. 将非高阳儿?:是否像传说中的高阳先生一样? 3. 满腹常贮酒,何异于鸱夷?:他心中充满了酒量,这与鸱夷(传说中一个能装很多酒的容器)有何异? 4. 陶陶以自乐,礼法不可縻。:陶陶然自得其乐,礼仪法则不能束缚。 5. 酿酒用老瓦
译文 结交贵在心志相合,心意相合却难以避免疏远。 我曾听说胶漆坚固如故,也说金兰之交如初。 君子看重的是最终结果,小人改变的却是最初的样子。 应该像管宁、鲍叔那样,千万不要做耳食之徒。 注释 1. 言交:指交友之道。 2. 结交贵同心:强调友谊的深厚基础在于彼此的心志相通。 3. 心同难间疏:如果两人心意相同,则难以产生疏远和隔阂。 4. 尝闻胶漆固:比喻真挚的友情如同胶漆一般牢不可破。
【注释】 晏(yàn)如:安闲自得的样子。案有麻衣易:指《周易》中的“麻衣吉”。门无俗士驾:《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在流亡到曹国时,曾与大夫百里奚相会,百里奚为重耳驾车而免于饿死,后来两人成为挚友。虞人不从招(zhāo):指春秋时楚王欲用百里奚为相,派人去请百里奚,但百里奚已死,其子拒绝应召。尼父亦待贾:指孔子周游列国,有人以千金聘之,孔子不受,说“我周游列国,是为了行道
【注释】 当夏而闵雨:夏天天旱祈雨。闵,通“悯”,哀伤、怜悯。 靡不宗:无不尊崇。 精诚既上达:诚心诚意已经达到极点。 所愿神辄从:愿望的实现,神灵自然应允。 触石忽生云:石头一碰就生起雾气。 初亦无多浓:开始也不过是薄薄的一层。 东风借其力:风借助了它的威力。 斯须:片刻之间。 稍久弥六虚:稍微时间长了,雾气漫布整个山谷。 油油复溶溶:水汽弥漫,又溶解为云。 炎歊(yín xiāo)化清凉
闲居其一 四体本虚空,万物犹土苴。 以此存内照,颇觉非外假。 存亡楚人弓,得失塞翁马。 但使吾道存,正欲知者寡。 注释: 1. 四体本虚空:四肢本来都是空虚的。 2. 万物犹土苴:万物都如同泥土一般没有价值。 3. 以此存内照:用这种态度来保持内心的清明。 4. 存亡楚人弓:楚国人的箭已失而弓还在,比喻有才能的人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神仍然可以流传。 5. 得失塞翁马:塞翁的马走失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然后对每一联诗句进行逐字解读,结合全诗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1. 首联:自昔真仙道,恬淡而无为。 注释:自古以来真正的神仙之道是恬淡而无所作为。 赏析:这两句诗写真仙的无为之道,表明诗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就是恬淡寡欲,与尘世保持距离;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于神仙长生不老之术的否定。 2
山栖 十载栖山楹,影不入州县。 地偏交易绝,心闲体逾健。 脱粟无宿储,坏衣多断线。 人皆为吾忧,吾乐未尝变。 赏析:此诗是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写照。首联点明隐居的时间和地点。二联写隐居的艰辛。三联写自己生活的清苦。四联写自己的快乐。五联写自己的心态。六联写自己的生活方式。七联写自己对名利的看法。八联用典,表明自己的志向。九联用典,表明自己的态度。十联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