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山深,其一是: 山深处,我懒得去开门,忍受饥饿和风雪的折磨。 忽然听到门外的声音,知道有崖松折断了。 水边的盘陀石,到了半夜也会冻裂。 西山顶上有隐士来过,清早为我解说。 注释: - 山深:描绘了山的深邃与静谧,表达了作者对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 - 懒开门:形容山深时,不愿轻易打开门,象征着对外界的冷漠与封闭。 - 忍饥卧风雪:描绘了在寒冷的风雪中忍饥挨饿的场景
【注释】 归:回归 争席:争夺席位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益(yì):益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中时所作。前四句写山居生活之平淡。首句写自山中归来,次句写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第三句写不问世事,只看颜色变化。第四句写看水石成趣,听渔樵之歌。最后两句写山居生活,虽未归入尘世,忙碌无益。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情怀。 【译文】 自从我回到山中,就多次看到岁月变迁。 不问脸上的黄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吟唱竹子抒发自己的志向。首句写自己与竹子有共同的命运,都难分清贵贱、高低。次句写自己与竹子一样,处世常常落魄。三、四句写自己不愿做王侯的奴隶,只愿做猿鹤的朋友。五、六句写自己决心离开繁华的国都,终老林壑,自得其乐。七至十一四句写自己在山野之中过着清高的生活,不慕名利。十二、十三两句写自己对生死看得很开,死也无所畏惧。十四、十五两句写自己对生死看得很淡,死后随他去吧
山林 其三 【注释】 卓:通“擢”,提拔。锥:指插在地上的土坯。 中心子:心中心。着:安放,寄托。流离:流落,流亡。 野猿:山中的野猿。偶然:无预谋的。何所为:干什么。 道我此意真:告诉你这些道理是真实的。 长啸不相疑:长啸而歌,彼此不猜疑。 赏析: 《山林》诗共三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照。其中《其三》一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老林中与野猿相交往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归隐后恬淡自然
山林 其一 尘世有衰荣,山林何损益。 一身常晏如,于以养精魄。 渴则饮清泉,饥则煮白石。 自爱同闲云,散诞无留迹。 注释: 1. 尘世:指世俗世界。 2. 衰荣:指世事的兴衰变化。 3. 山林:指隐逸山林的生活。 4. 晏如:平静安宁的样子。 5. 养精魄:保养精神魂魄。 6. 渴则饮清泉:口渴时喝清澈的泉水解渴。 7. 饥则煮白石:饥饿时煮白色的石头充饥。 8. 自爱同闲云
诗句释义: 晨钟唤日出,夕钟号月升。 译文: 晨钟唤醒了新的一天,夕阳的钟声伴随着月亮升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天之中时间的变化,从清晨到黄昏,时间的流转被巧妙地捕捉在诗中。晨钟象征着新的开始,而夕阳则意味着一天的结束。两者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关键词解释: 1. 晨钟:早晨的钟声,常用来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寓意着希望和活力。 2. 暮钟:傍晚的钟声
【解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白云自悠然”句中“悠然”二字用得很好,它写出了白云的闲适、从容,表现出白云超然物外、自在飘逸的特点。“去留果何心”句中“果”字用得很妙,它表明诗人对“去留”“变化”的态度是超然的,是无所谓的。“沙鸥尽相识”一句,既表现了自己和沙鸥的亲近,又表现了沙鸥对自己毫无戒备,可以任意亲近的特点。“渔村数声笛”一句,表现了作者的闲逸心情
诗句解读 1 得两金铺乃秦汉门物以充水滴因作歌:这一句表达了得到这两张金质的铺子,是秦汉时期的物品。使用它们来盛水,因为水会滴落,于是写下了一首歌。 2. 弁翁挽我入吟庐,示以秦汉双金铺。:弁翁(可能是主人或朋友)邀请我进入他的书房中,并展示了这些秦汉时期的金质铺子。 3. 摩挲已觉铜腥尽,色如朱砂赤模糊。:经过触摸,发现这些金铺已经没有了铜腥味,颜色也变得模糊不清。 4. 翁说多年弃中野
云栖 我颇爱云散,云不嫌我顽。 两心既莫逆,每事常相关。 静室云守护,空门云往还。 云栖良自嘉,云与身俱闲。 注释: 1. 我爱云散:我喜欢云散开的景象,它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 云不嫌我顽:虽然我是“顽石”,但云并不介意,反而喜欢和我在一起。 3. 两心既莫逆:我和云心心相印,没有任何隔阂。 4. 每事常相关: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和云有关。 5. 静室云守护:在安静的房间里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友人郭文举的墓前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郭文举的敬仰之情。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组。第一组(首二句)写郭文举雅志在山林。第二组(中间四句)写郭文举不为外物所诱。第三组(最后两句)写郭文举甘于寂寞。第四组(尾联)写郭文举虽身居高位仍保持高洁。 【答案】 ①郭文举。 ②曾闻郭文举,雅志在山林。 ③内以道自胜,不为外物淫。 ④人皆恋妻子,先生独幽寻。 ⑤人皆厌轻肥,先生无衣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