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注释:山林与朝市,自昔分两歧。 势利几倾夺,道人犹未知。 唯爱八还经,展卷时读之。 是亦遮眼尔,不作文字痴。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记录。诗人通过描绘山林与朝市,势利与道人,八还经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弱点
诗句解读: - 清修二师持远徒,麻衣草座深山居。 这里“清修二师”指的是两位高僧,他们远离尘嚣,居住在深山之中。使用“麻衣草座”形容他们的简朴生活和对世俗的超脱。 - 心如莲花不著水,身似孤云行太虚。 “心如莲花不著水”比喻其心境纯净如莲花不沾污泥,“身似孤云行太虚”则形容其行为自由如孤云游翔于无垠的天空。 - 记得茅堂明月夕,同汲寒泉煮白石。 回忆过去在简陋的茅屋中共同享受月光的美好夜晚
【注释】 居士:古时指隐居山林的人,后泛指隐者。 栽莲:种植莲花。 宛在东林社:仿佛置身于东林寺的社中。 太一舟:传说中的神船名。 书帷:书帘或书帐。 涵:包蕴、容纳。 宗雷:古代传说中掌管雷电之神。 亦君俦:也是君子的同道。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友人的赠别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抒发了对朋友的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韩东山远访于西岑寄 韩东,魏国的云仍旧,一片清明不减玉壶冰。 一生闭门养真素,隐居节操久为人所称颂。 远来访我青莲嶂,道骨仙风极为闲逸旷达。 正值秋风落叶时,坐石分题语尤显壮阔。 奈何暂合又分离,匆匆之间无法尽展殷勤。 如今思念难以相见,日复一日长歌日落天边云。 译文: 魏国的云依然如故,一片清明不减玉壶冰。 一生闭门养真素,隐居节操久为人所称颂。 远来访我青莲嶂,道骨仙风极为闲逸旷达。
惠莲峰的诗是对我谢意的表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月汀家在帝王都,不藏着歌舞只藏书。 旧时曾经听说邺侯有三万卷书籍,你的收藏比那还多。 寄给我一首诗言辞缜密,每句话都是出自书中。 又来看我飞来岩下的阴,坐着石头一起讨论诗文。 西山落下太阳催我回家,握着你的手西风吹动伤心。 将来总有一天会去你的书房,一一与你再细谈。 注释: - 月汀家在帝王都:月汀家的住所位于皇家都城。 -
诗句释义: 1. 疏索复疏索 - 描述一种重复、无休止的状态,可能是比喻世事的复杂和无常。 2. 世道今难托 - 表达当前社会环境或局势让人难以立足或寄托(托付)。 3. 骥騄筋力残 - 骏马(骥騄)因为年老体衰变得虚弱无力,象征着人因岁月流逝而精力减退。 4. 鸾凰羽毛落 - 凤凰(鸾凰)因为年岁增长而失去了华丽的羽翼,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5. 林公古人徒 -
【注释】 寄赠林石田: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借赞美友人的田园生活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人言石田无所用:有人说这田地没有什么用处。 我道此田好畦垄:我认为这田地很好,适合种庄稼。 灵根至竟不曾枯:这石头田的根部从来没有干涸过。 遍与人间作诗种:它被广泛地作为诗料使用。 田翁去作王门客:田老头儿去了京城做官,成为了王门的宾客。 山翁复有居山癖:山翁又有了喜欢隐居山林的癖好。 两翁无奈路头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以及诗歌的情感主旨,同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此首诗是诗人怀念故旧时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因久别而思念友人的深切感情。“故交今何处”,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音问久不接”一句,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离后,彼此音讯断绝,不能互通音信的惆怅心情。 “岁月易蹉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情感及思想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 “怀天童故栖”:怀念天童山,所以选择在那里安家。 “高僧住太白,给侍来天童”:高僧在太白山居住,是受天童山的邀请来到太白山的。 “东岭极遐旷,西岩亦玲珑”:太白山的东岭非常辽阔空旷,西岩也十分幽静美丽。 “神龙宅其巅,风云自相通”:山顶上神龙栖息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诗的前半部分是赠给友人的赠言,后半部分是诗人自己的回答。赠语中“心真无转移,音书有浮湛”,表现了诗人在朋友分别时,既希望对方能保持自己纯洁的心志,又希望对方能寄来音信,以慰其思。后半部分“毋为威武屈,毋为富贵淫。与其常戚戚,不如自愔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看法:要不受权势、金钱的压迫,要淡泊明志,不随波逐流。最后一句“但使吾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