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诗的前半部分是赠给友人的赠言,后半部分是诗人自己的回答。赠语中“心真无转移,音书有浮湛”,表现了诗人在朋友分别时,既希望对方能保持自己纯洁的心志,又希望对方能寄来音信,以慰其思。后半部分“毋为威武屈,毋为富贵淫。与其常戚戚,不如自愔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看法:要不受权势、金钱的压迫,要淡泊明志,不随波逐流。最后一句“但使吾道存
【注释】 1、言志:指诗人的诗作。 2、其七:指《言志》诗的第七首。 3、人寿能几何:人的寿命能有多久呢? 4、百年犹一瞬:人的一生,也不过如电光一闪而过。 5、貂蝉贵:貂蝉贵为王允妻,汉末董卓妻。 6、渔樵:古代隐士,渔翁和樵夫。 7、饮涧不需瓢:在山涧边饮水,用不着用瓢。 8、采山时荷锸(cuò):砍伐山中树木时,需要拿着锸(锄头)。 9、世人莫相嗤(chī):世上的人不会嘲笑我。 10
【注释】 仇近仁:作者的朋友,字近仁。仇氏兄弟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山村:指山中村落。自得:自己感到愉快、自在。轩冕(xuānmiǎn):官帽和车乘。轩,通“轩”,指高车;冕,通“冕”,指礼帽。 云松:指松树,常青不老。霜芋:指芋头,一种蔬菜。长吟招隐诗:即《招隐士》。闲居赋:即《归去来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后写的一篇辞赋。出处:指仕途进退。均一静:指隐居生活。旷达:心胸宽广。遗万虑
【注释】 言志 其三:即《言志》之三,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言志”原意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意愿,此处指诗人自抒怀抱。 众人:一般人。区区:谦卑的样子。这里指普通人的聪明才智。 吾独:我独自。尔:你,指诗人自己。 林卧:隐居山林。安其愚:安然处其愚昧。安,安然、恬静;愚,指不聪明的人。 寂绝:寂静断绝。玄珠:玄妙的珍珠,指得道成仙者。 昏衢:昏暗的大道,比喻黑暗污浊的环境。 【译文】
【注释】 1. 言志:诗歌的标题。 2. 永言辞世路:指永远在世上奔波,面对各种艰难困苦。 3. 性疏懒:天性懒惰。 4. 不能但劳生:意思是不能仅仅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忙,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不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感受的诗。整首诗通过描述山中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劳碌奔波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同时
诗句注释: - 草衣木食:以草木之食为生。 - 老子乐在内:老子乐于自己的内心修养。 - 身似玄空云:形容人的身体像天空中的云一样自由自在。 - 踪迹了无碍:行动自如,没有阻碍。 - 双松亦孤高:形容树木高大挺拔,如两棵松树。 - 富贵不须论:不必去追求荣华富贵。 - 本非吾所爱:本来不是我所喜欢的。 译文: 穿着用草编织的衣服,吃着木头制成的食物,老子却非常快乐。 我的身姿就像天上的云彩
隐怀 背负重病,生活在山泽之间,已经忘却了人世的生活。 希望与草木同归于尽,隐居的人不需要出名。 西南数奇峰,宛同亲弟兄。 悠然有静意,青青日相迎。 于是拿着短柄的锄头,进入深山挖掘黄精。 聊复怡吾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言志 其一”,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要求考生能读懂并翻译诗歌,理解其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作答。 1. “凡物无美恶,适俗斯见收。” 译:万物无所谓好坏,适应世俗者便被人赏识。 注释:美恶:好与坏。适俗:适应世俗社会。 赏析:诗人认为,世间万物没有美丑之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言志其二》。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人生在世,穷达悬诸天。 - 注释:人生在世意味着人的存在是短暂的;而穷达则指人生的贫富、高低起伏。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赏析:这里表达了一种人生观,即人的一生无论贫富贵贱,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这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力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认识。 第二句: 迷徒不知此
穷居寂寥苦节难,青青山上薇朝暮。 清风古道夷与齐,饿死亦无悔遗风。 注释:在寂静的家中虽然孤独,坚守节操却非常困难。那些青翠的山中植物,早晚都可以采摘。但是当这些植物被采集完以后,人们就会陷入长期的饥饿之中。即使饿死,也没有什么悔恨之情。古代的高洁之士如伯夷、叔齐,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高境界,这种精神流传了亿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诗人在寂静的家中独自生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