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绂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背景,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解释: 1. 礼乐推三代,文章似六经 - 在古代中国,礼乐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根本,而文章则被看作是记录历史、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这里强调了古代中国对礼乐与文章的重视。 2. 应时明出处,当世仰仪刑 - 这里的“应时”意味着顺应时代的需求,“明出处”指的是明白自己的来源和出处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徐训导的才华和成就。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人品如瞻斗,山名合应魁: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徐训导人品的极高评价。 - 瞻斗:仰望北斗星,象征高远、明亮。 - 山名合应魁:山的名字应该对应其山峰之最高,这里指徐训导的才能应该高人一等。 2. 地灵知孕秀,天赋肯淹才: - 这句话强调了徐训导的天赋和后天努力。 - 地灵:地理环境赋予人才。 - 孕秀:孕育杰出人才。 - 天赋
题枯木修篁图 老干昂霄几千丈,天籁时闻夜声响。 一竿修竹共萧森,复托丝萝半空上。 寒姿久抱幽人贞,良材孰肯摧为薪。 总令匠氏未相遇,故山风雨年年春。 注释: 题枯木修篁图: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枯木修竹的图画。 老干昂霄几千丈:形容枯枝挺拔向上,高达数千丈。 时闻夜声响:指夜晚听到风吹过枯枝发出的声响。 一竿修竹共萧森:指画面中一根修长的竹子,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复托丝萝半空上
过华叔端草堂写晴雨竹壁上 我爱君家远城郭,绕檐竹色侵帘幕。 醉中挥翰写晴梢,湘云一剪春阴薄。 看来顿觉风气清,耳边恍若闻秋声。 啸歌到晚不归去,高卧翠阴呼月明。 注释 1. 我喜爱你家乡的山水风光,远远望去,城郭里的建筑显得特别清晰。 2. 绕着屋檐的竹色,仿佛要渗透进帘子和屏风。 3. 醉酒后挥笔书写时,感受到竹子的挺拔,就像湘妃的神女一样。 4. 看到这景象,我顿时觉得空气清新
诗句 1. 鸾栖淹枳棘,鹗荐出风尘。 - 鸾栖:鸾鸟栖息在荆棘丛中,形容处境艰难。 - 鹗荐:凤凰(即鸾的一种)被推荐,象征才能得到赏识与重用。 - 风尘:指世事或官场的纷扰。 2. 重寄藩维任,荣迁耳目臣。 - 藩维:指藩国、边疆地区,这里指边远之地。 - 荣迁:官职的提升。 - 耳目臣:比喻能左右听闻的人,此处特指赵佥事。 3. 拜恩辞北阙,佥宪入南闽。 - 拜恩:接受皇恩。 -
诗句解释及赏析: - "修竹娟娟净如洗":描述了竹林的干净,如同被洗涤过一般。 - "古木槎牙半空倚":形象地描绘了古树弯曲的形态,像人一样靠在半空中。 - "莫嫌怪石长苍苔,当年曾中将军矢":表示虽然石头上长满了青苔,但它曾经是将军射箭的地方。 - "将军年少多奇勋,平生意气凌秋云":表达了将军年轻时就有很多杰出的成就,他的气质如同秋天的云彩一般高远。 - "他年太史书勋业,汗简须当用此君"
【注释】 华叔端:诗人的号。 轩:指高高的楼阁或车驾,此处借指诗人居所。 置酒:摆设酒宴。 夕曛:傍晚时分的暮色。 芒角:比喻锋芒。 凌青云:凌驾于青云之上,形容志向远大。 图成:指创作完成一幅画。 素壁:白色的墙壁。 仪凤羽:形容画上飞鸟羽毛的细腻。 拟得秋声直造来:意谓仿佛听到秋天的声音从画中传来。 剪烛:指在烛光下欣赏画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首联写华叔端草堂之景
闰九月王修撰直宅对菊分韵得喜字送其兄行敏 故人劳远来,所念在难弟。 —— 久别重逢,心中思念的始终是那位处境困难的兄长。 久别忽相亲,安能不相喜。 —— 长久未见,忽然相逢,怎能不心生欢喜? 况兹值闰九,黄菊正靡靡。 —— 正值闰九月,菊花盛开,满地金黄。 掇英泛芳樽,时羞杂陈几。 —— 挑选最美丽的菊花,放在酒樽中,与佳肴一起摆放在案几上。 匪徒叙友于,簪缨集乡里。 ——
【注释】 暮上吕梁洪:傍晚登上吕梁洪。吕梁洪,黄河中的一段险滩,位于陕西延川县北。 黄河:指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万里走浊浑:黄河水色黄浊,故称“浊浑”。 吕梁: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黄河支流渭河的一条支流。 势若逸马奔:形容水流湍急,如一匹快马奔腾。逸马,跑得非常快的马;奔,奔跑。 我来趋王程:指作者前往朝廷办事。趋,通“促”,赶路。 日已昏: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挽夫识予意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梦,后六句写醒时对两儿的思念。“梦中宛如昔”,是诗人在梦中见到两个儿子的情景,“田庐荒且贫”,是诗人醒来后想到两个儿子的家景。“犹能具鸡黍”,是诗人看到自己儿子的生活情景,“为父招比邻”是诗人想到自己不能与儿子在一起而感到痛苦,“觉来尚征途,渺然万路身”是说,醒来后仍然要奔波在外,心中十分痛苦。“归期固难必,归梦谅非真”,是诗人对自己不能回家的无奈,“愿言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