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露冷风清,山空月明。 天际归鸿书梵字,夜深砧杵送秋声。 眼觑不见,耳听不闻。 与君倾尽此时心,莫认山河作眼睛。 注释: 露冷风清,山空月明:形容天气寒冷,夜晚宁静,月光明亮。 天际归鸿书梵字,夜深砧杵送秋声:鸿雁从天际飞来,仿佛在纸上书写着梵文;深夜,人们敲打着木杵,发出的声音如同秋风般凄凉。 眼觑不见,耳听不闻:虽然看到了这一切,但眼睛却看不到;虽然听到了这一切,但耳朵却听不到。
【译文】: 今天的上元令节,雨意连绵没有停歇。 过去燃灯如来,全体一时漏泄。 檐头滴滴,分明历历。 【注释】: 今日:指今天的节日,即上元日。 上元令节:即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 雨意连绵未歇:连续的雨水没有停歇。 过去、燃灯如来:指过去的节日和现在的节日,都与佛教有关。 全体一时漏泄:指所有的雨水都流下来了。 檐头:屋檐上的水滴。 滴滴,分明历历:形容雨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清晰可闻。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云卧胸中蟠万卷,舌端笔端皆具眼。 评今论古知几何,寥寥百年骨不冷。 有孙挺特尤掀腾,富有蕴藉如弗能。 韬光铲彩事枯硬,不学乃翁牵葛藤。 壁立万仞出一语,佛祖应无启口处。 有时一默渊且深,尽大地人难指注。 脚尖踢倒凌霄峰,挥剑活屠潭底龙。 三条椽下四世界,破蒲团边兜率宫。 秋风忽起故山兴,归本无归语何剩。 江湖斫额应望君,莫作秤锤落深井。
诗句释义: 1. 将赴雪峰示圭上人:即将前往雪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去看望圭上人,圭上人是一位佛教僧人。 2. 上人辞我去行脚:上人在告别时告诉我他将去行脚(即四处游历、参访),我也会跟着他一起去。 3. 天涯海角或重逢,钵饭茎齑又相聚:无论我们身在天涯海角,还是将来在某个地方再次相聚,我们都会共享钵饭和茎齑(一种简单的食物)。 4. 自笑年登六十七,眼昏耳聩脚无力:自嘲已经年过六十七岁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 和暖上元天气,是处笙歌动地。 瑞岩无可设施,随分放灯一二。 ```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和暖上元天气,是处笙歌动地。” - 解释:描述了上元节那天的天气和氛围。上元节是中国农历新年后的第十五天,通常有祭祀活动。这里的“和暖”指的是天气温暖,而“笙歌动地”则描绘了节日期间热闹非凡的场景,人们的歌声传遍整个城市。 - 关键词:上元、笙歌(音乐)
【注释】 今朝:现在。 明朝:明天。 瓠苦瓜甜:比喻人生苦乐无常。 松直棘曲:指人生曲折多变,有如草木的直与曲。 辟支老汉:即辟支佛,佛教中修行成就的最高果位之一,象征长寿。 炎夏衣楮:夏天穿粗布衣服。楮,同“绸”,一种薄而易裂的丝织品。 严冬浴冰:冬天在冰水里洗澡。 谩自辛勤:徒劳无益。 禅和:和尚。 三三两两:形容僧众不多。 【译文】 如今十五岁,明天十六岁。 生活像葫芦苦瓜,甜也好酸也好。
微雨润枯荄,严风搅林木。 梅唇已破香,柳眼眠未足。 注释:微雨滋润着干涸的草根,严冷的风搅动着参天林木。梅花花瓣已经凋落,香气却依然浓郁,柳枝上的嫩叶尚未完全舒展开,眼睛还未完全闭合。 尘世竞奔忙,光景相追逐。 林间无事人,好唱云门曲。 注释: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在不断地奔波忙碌,时间在不停地流逝,一切都在不停地追逐。而在森林中,那些无事之人,便可以尽情地欣赏自然之美,享受宁静与悠闲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裴相国,真是个可恶的家伙,操着我的戈矛,闯入我的疆界。他把我的圆觉大光明藏扑灭了,把我的圭峰无边义海沥干了。我到了那里都望风而逃,最后被檗山和尚抓住并捉败。他投降了我,愿意做我的弟子,奉事我毫无懈怠之心。 注释与赏析: - 咄这措大:这是对裴相国的称呼,表示不满和愤怒的情绪。措大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代年轻人或不成熟的人。 - 极是叵耐:表示极度厌烦和无法忍受
【译文】 佛法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它永远存在于世间。 佛殿对着三重门,灯笼挂在露柱上,照亮着寺院的殿堂。 【注释】 偈颂:用韵文形式表达的颂赞或讽喻等作品,是佛教文学的一种体裁; 住法:指佛法的真理; 世间相:指世间的世俗现象; 常住:永恒存在; 对三门:寺庙的大门有三道门; 挂露柱:指寺庙内挂着露珠般的灯柱; 灯笼:指寺庙中用来照明的灯具; 露柱:即灯柱
【注释】 马郎妇:指《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女英雄。 天竺:印度,古称印度,今为锡兰。 金沙:佛教语,喻指佛法。 心心妙法:佛家语,意即心心念念都与佛法有关。 莲华:佛家语,是佛的化身,象征清净、圆满、庄严。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诗。全诗用典丰富,含蓄蕴藉,语言优美,意境幽深。 首联“云开天竺,月照金沙”两句,写景抒情,渲染气氛。“天竺”指印度。诗人把天竺和金沙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