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注释】 乌飞:古代迷信认为,日出前鸟飞,日落后兔走。此诗以鸟和兔为喻,形容时光流逝。 腊尽春回:腊月(即农历十二月)结束,春风又回到了人间。 年复年:每年。 无尽无穷穷尽处:指时间的尽头。 东村王老:诗人的朋友王安国,字景文,号东村里人,是苏轼的好友。他曾在《东村里人集》序中说:“我平生交游广,然独与安国、子由、茂叔游最久。” 【赏析】 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这一年
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如下: 观音赞 耳门圆照,日月两间。 悲愿洪深,衣被四海。 方便智慧,靡不圆融。 见闻觉知,无能障碍。 人间天上独优游,是则名为观自在。 注释: - 耳门圆照:观音的耳朵像月亮一样明亮,能照亮一切。 - 悲愿洪深:观音的悲悯之情深如海,愿意帮助所有的众生。 - 衣被四海:观音的慈悲心如同衣服覆盖四海,让所有的地方都感受到温暖。 - 方便智慧:观音的智慧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注释】 黄檗:禅宗名刹,位于河南林县(今林县)黄檗山。禅师赞:指黄檗山的断际禅师赞偈。大机磅礴:形容佛法广大无边。大用纵横:形容佛法运用自如。要掌便掌:意思是说,只要抓住机会就能把握佛法。掌中突出:意指在掌心里突出。要棒便棒:意指要使用棒子就要使用棒子。济北大树:指的是佛教中的大悲菩萨。挺生:意指从大悲菩萨那里产生出来。大唐国里只一人,千古仰之日月明:意思是指只有一个人能够掌握佛法
【注释】 颂古:古代的诗歌。三十六首,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三十六种诗歌。 将锄打地自抛屙(è),怎柰熏天臭气何。 将:用。 锄:耕地用的农具,形似犁头。 打:用。 地:指土地、田地。 自抛屙:自己撒尿。 咋奈何:怎么奈何,无可奈何。咋,同“那”,奈何,如何? 熏天臭气:形容气味极浓。 何:什么。 老倒檗(pò)山禁不得,却将伊顶再三摩。 檗:一种植物,又称黄连木。 倒:倒下。 檗山:指黄连木树。
【译文】 机锋外露的机锋,句中藏有的句子。 明眼的老衲,却不知落处。 知道落处,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注释】 1. 发:指禅宗的“顿悟”,也指佛教禅宗。 2. 机:机锋,禅宗语。机锋外露的机锋,即指禅宗所说的“公案”。 3. 遣:指禅宗的语言游戏。遣句中句,是说在禅宗的公案里,常常可以发现隐藏的句子,这句子往往和公案本身无关,但其中又包含了公案的意味。 4. 明眼衲僧:指禅宗的僧人
这首诗的标题是"颂古三十六首 其三十三",所以这是第三十三次提到的颂古。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父与子的冲突和误解,通过电光石火般的瞬间来表达这种冲突和误解。 下面是诗句: 1. 电光石火:描述了一个极其迅速的场景,就像闪电在石头上擦过一样,非常短暂。 2. 锋机:指的是锋利的武器,这里可能是指父子之间的争执或斗争。 3. 父倒行兮子逆施: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的行为和儿子的行为相反
注释:逢人乞一文,意思是遇到人就向他讨要一文钱。袋里敌国富,意思是口袋里面装着的钱比一国之富还要多。不是下生迟,意思是不是因为我出生得晚才得不到财富。嫌佛不肯做,意思是因为嫌弃佛不给我机会去工作,所以没有得到财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以布袋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诗人认为,只要勤奋努力,不怕辛苦,就能够获得财富和成功。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迷信命运
注释: 1. 沩峤冬天轰霹雳:指在严寒的冬天,沩州的山峦上雷声隆隆。 2. 仰山夏月降严霜:在炎热的夏天,仰山之巅却降下寒冷的霜。 3. 铁锤两个都无孔:这里比喻天地万物都无所不能,没有不能打的地方。 4. 打就乾坤自厮当: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由它来掌控,自行其是。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天地间的神奇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赞叹之情。首句“沩峤冬天轰霹雳”
这首诗的译文是:水中的盐味混在一起,颜色上胶青并不明显。黑暗中没有说没有光明,看的时候却看不到。消除谬误讹传,太平盛世何必动干戈。 注释解释: - 水中盐味浑相似:比喻事物之间相似,但细节不同。 - 色里胶青不较多:比喻事物虽然相似,但程度或特点略有不同。 - 暗不谓无明不有:表示即使在黑暗中,也一定有光明存在。 - 看时不见转誵讹:表示即使看到了,也不会知道是讹传。 - 没誵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词内容主旨与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中词语的位置及修饰关系、意象的含义等赏析手法的艺术表现力,然后指出其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艺术效果。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客情”,即客人的心情、情趣;“主礼”,指主人的礼节。“施”,施行,实施。“明月清风”:指自然景物。“伊”:代词,我。“也笑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