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飞兔走昼还夜,腊尽春回年复年。
无尽无穷穷尽处,东村王老夜烧钱。

【注释】

乌飞:古代迷信认为,日出前鸟飞,日落后兔走。此诗以鸟和兔为喻,形容时光流逝。

腊尽春回:腊月(即农历十二月)结束,春风又回到了人间。

年复年:每年。

无尽无穷穷尽处:指时间的尽头。

东村王老:诗人的朋友王安国,字景文,号东村里人,是苏轼的好友。他曾在《东村里人集》序中说:“我平生交游广,然独与安国、子由、茂叔游最久。”

【赏析】

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这一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他的心情十分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借咏钱塘古称“吴兴”的风俗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

首句“乌飞兔走昼还夜”,用鸟的飞行和兔子的奔驰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时间飞逝的紧迫感。“昼”与“夜”相对,突出了昼夜的更替,也暗示了作者的心境变化,从白天到夜晚,再到新的一天,时间在不停地流逝,让人感到无奈和无力。

第二句“腊尽春回年复年”,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的“腊尽”指的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冬至之后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春回”则是春天到来的象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春天再次来到了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时间的停止,而是新一轮的流逝开始了。

第三句“无尽无穷穷尽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这里用“无尽无穷”来形容时间的无穷无尽,而“穷尽处”则暗示了时间的尽头。这句诗既表达了时间的无始无终,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无尽的无奈和感慨。

末句“东村王老夜烧钱”,则描绘了一个特定的场景。这里的“王老”指的是王安国的朋友张商英(字子野,号王老)。张商英曾写过一首题为《钱塘曲》的诗,其中有“烧香作福资,何异焚纸钱。但使吾身健,不愁贫贱天”的句子,可见当时民间流行在除夕夜里烧香祈福。而苏轼则通过“夜烧钱”这一行为,表达了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和民间风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命运的无奈。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