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
【注释】 (1)暮春:指晚春。汤伯蕃:汤氏,复姓。 (2)处士家:隐逸的士人之家。 (3)春申山: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 (4)竹:这里用作名词,指竹叶青。 (5)红红白白花:这里用作形容词,形容竹叶青的颜色。 (6)因氏先生:指汤显祖。汤显祖字义仍,号若水,明代戏剧家、诗人。 (7)北郭:指墓地。 (8)庄子:即《南华经》。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9)看君:指汤显祖。
以下是对《山中七夕》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悔弹长铗卧空山”:表达作者悔恨当初弹剑而居,感到空虚和寂寞。 - “清比餐风饮露蝉”:比喻自己的生活像蝉一样清新高洁,不受世俗污染。 - “三径似开边七百,一身如养客三千”:形容自己的隐居生活与周围环境和谐,仿佛是世外桃源。 - “阮咸犊鼻悬庭日,郭振龙泉在匣年”:通过典故描述自己虽然隐居,但心系天下
【诗句】 转语曾无慧舌根,空陪杖履积晨昏。 清泉白石如如坐,圆觉维摩可可言。 在己一心成犀壁,与人半偈锁猴猿。 压腰金带他年重,输却兹山镇寺门。 【译文】 曾经的言语没有慧眼般清晰的理解,徒然陪伴杖履度过漫长的日子和黑夜。 清泉白石宁静如坐,圆觉维摩可以讲述。 自我修行心志坚定如同犀牛之墙,与人交流只能勉强说出半句话。 腰间金带在他年重来时会显得更加沉重,不如把兹山作为寺庙的主门。 【注释】
【注释】: ①游大石湾:即题于大石湾的诗。大石湾在江西上饶市,为鄱阳湖口,是长江和赣江汇合处,风景优美。 ②轻云初散净无埃:轻云,淡淡的云;埃,尘埃。 ③眼界新晴几倍开:眼界指眼界,眼界开阔;晴,晴朗;几倍开,形容视野宽阔。 ④高浪白能连日动:高浪,大浪;连日动,连绵不断;白,形容词,形容浪花洁白。 ⑤遥山青欲逐人来:遥山青,远山苍翠欲滴;逐人来,仿佛随着人的行走而移动。 ⑥终输一著于鸥鸟:输
【解析】 此诗是中秋时节,诗人在山中与友人饮酒赏月时所作。首二句写景,写山中秋月之美;后四句写人,写与朋友饮酒赏月之乐。全诗以写景为主,情景相生,情致悠远。 【答案】 ①白石:指白色的石头。②苍松翠霭:形容山间松树青翠、云雾缭绕的景色。③飞来忙月:指从天空匆匆赶来的明月。④老禅:指老僧或和尚。⑤吟过岭:指在山间行走。⑥独树如人:指山峰上一棵松树,好像一个人在醉意朦胧中站立。⑦竹阴花几席
【注释】 1. 虎丘:即虎丘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2. 圣予:作者的朋友。 3. 哦吟:吟咏、作诗。 4. 婆娑:形容树木或竹子枝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5. 参寥、坡老:都是诗人的朋友。 6. 清虚府:指神仙所居的宫殿名,此处借指月宫。 7. 此夕:今夜,指十五夜。 8. 添故事:增添新的故事。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与友人同游虎丘赏月时所作。 首联:“纷纷歌吹乱层峦,闲里哦吟费改删。”意思是
【注释】 1. 游兴福寺:游览兴福寺。 2. 经年因病废吟诗:因生病而长时间没有吟诗作赋。 3. 凡鸟啼皆如百舌,老梅花不肯多枝:平常鸟儿的啼声都像百舌鸟一样,老梅花却不愿多长枝条。 4. 幽当翠筱苍松合,静是清泉白石宜:幽静的环境适合翠绿的竹和苍劲的松树,清静的环境适合清澈的泉水和洁白的石头。 5. 潭影千年成故事,山僧夸向客游时:潭中倒影映照着千年的历史,山中的僧人常常夸耀这些美好的景物。
{"注释:铮铮游说推苏季,茂畛仪睢孰与俦。三寸舌翻天下局,十封书结暴秦仇。当时独有从新策,可惜全无善后谋。"} {译文:《过苏季子故里》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的评价。他称赞苏秦的游说能力,认为他的口才和策略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一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策略。} 诗句解析及翻译 1. 诗句一:“铮铮游说推苏季” 解析: -
西湖二首 第一首: 画舫香舆共此时,喜他点缀景相宜。 注释: 画舫和香舆都是古代用于游览的交通工具,它们共同出现在这里,象征着游客们正在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点缀”意味着这些景色为游览增添了许多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梨花月醉当歌扇,杨柳风颠到酒旗。 注释: 这里的“醉当歌扇”形象地描绘了游客们陶醉于美景之中的情景,仿佛他们手中的扇子也随着歌声飘动起来
良辰美景真难事,何幸今宵得遇哉。 良辰美景是难得的,我有幸今夜能遇到吗? 俗客山宜三舍避,好歌月肯一年来。 庸俗的人在山中应该避开,美好的歌声一年才来一回。 遏云幽响声如发,积水空明色似堆。 声音像被云雾挡住一样美妙,水面的光影如同堆积的石头。 清赏嫦娥应颔我,抛他象管与螺杯。 我欣赏嫦娥应该低下头,把象管和螺杯都抛掉。 注释: 1. 良辰美景真难事:美好的时光和景物确实很难得,值得珍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