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瑞
【注释】 袅娜:女子姿态柔美。风前翠袖偏:风中飘拂的袖子,偏斜了。 宫鞋:古代女子所穿的一种有绣花的鞋子,三寸。 朱唇新点内家圆:指美人的嘴唇是红润的。内家圆:形容嘴唇丰满圆润。 紫燕偷睛窥粉靥(yè):燕子偷看美人粉红的脸色。 绿杨留意挽香肩:杨柳在注意挽留美人的娇弱肩膀。 【赏析】 此词写一位美丽的女子,通过描写她的体态、服饰、容颜和表情动作等,来表现她的美丽动人。上片着重刻画她的体态
【注释】 1. 腊梅:腊月的梅花,因腊月正值寒冬,故称之。 2. 冰清玉映:形容梅花洁白晶莹。 3. 耐得骄寒性:忍受寒冷的能力。 4. 日暮阑干:日落时分。阑干:栏杆。 5. 诗情酒兴:指饮酒作诗的兴致。 6. 天然厌学浓妆:自然地不喜欢化妆。 7. 几点瘦影横窗:梅花几点瘦弱的影子横在窗户上。 8. 着意不须颜色:有意欣赏梅花,不必涂抹胭脂红。 9. 寻它一段幽香:寻找它那一段清香。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栖梧”、“大酺”。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二句六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沐发:洗头时梳头。 惊起:惊醒。 自解:自己解开。 蓖:同“篦”,篦头。 花阴:花影。 薄露:轻薄的露水。 罗袂:轻纱的袖子。 赏析: 《点绛唇·鹤唳晴空》,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此词写一位美人在月光下梳妆的情景,全篇以月色为线索,层层推进,步步生景,将人物置于月夜之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春宫怨》。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 1. 重叠金睡鹦鹉 - “重叠”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鹦鹉的羽毛色彩,可能是金黄或金色。“鹦鹉”是一种鸟类,通常在古代诗歌中代表富贵和奢华。 2. 雪衣巧舌花棚外 - “雪衣”可能形容鹦鹉的羽毛像雪花一样洁白。“巧舌”指鹦鹉说话时灵巧、机智。“花棚外”可能是指鹦鹉栖息的装饰华丽的鸟舍外部,暗示其高贵的地位。 3. 修翎立向斜阳晒 -
【注释】 ①花信:花开时的信号。 ②秾艳:艳丽。 ③绣针:刺绣用的针。 ④卷翠帘:指把绿色的帘子卷起来。青鬟:古代女子的发鬟,即头发盘绕而成的环形发髻。 ⑤撚(niǎn):用手指捏起。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是借闺中女子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开头两句,点明季节和时间。“花信几番催”一句,写春光催动百花盛开,而桃李却争芳斗艳,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然而
绣窗无那。自卷帘儿坐。羞睹黄莺枝上卧。抛去青梅数颗。 东风阵阵相催。胭脂满地苍苔。春色依然归去,为谁留下愁来。 注释:绣窗没有窗帘,自己卷起帘子坐着。看到黄莺在枝头上睡觉,害羞地扔下了几颗青梅。东风阵阵吹动,地上的胭脂花落满了苍苔。春天的色彩仍然要离去,是谁留下了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见黄莺而思夫,下片写女子因春归而愁绪难解,以景语出之,情韵悠长。全词以春光、春景入笔
注释: 深夜,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雨打芭蕉的声音传来。 斗帐被冷风吹得紧紧裹住,香印也渐渐消失不见了。 是谁在半夜里惊起了我的春梦?原来是这稀疏的雨声。 译文: 深夜,四周静悄悄,只有雨滴敲打着芭蕉的声音回响。 斗帐被寒气笼罩,香炉中的熏香痕迹也消失了。 是谁在半夜里惊醒了我的春梦?原来是这稀疏的雨声。 赏析: 《捣练子·夜雨》是一首描写夜晚雨景的词。全词语言质朴,意境清幽,情感真挚
注释: 南乡子 · 其三春情 独自坐着等待回家的日子,花影重重、月影低垂。无法摆脱对好句子的思念和徘徊,只有托着下巴沉思。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题目了。 闲倚画楼西边,芳草青青失去旧堤。仍然记得当年人们离开的地方,依依不舍。在红杏花边悬挂酒旗。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写闺中人独坐时对归期的无限期盼与思念。下片写闺中人倚阑眺望远方,怀念往昔。全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是一首婉转优美的抒情之作
残月下回廊。 阵阵飞来叶打窗。 小婢背灯疑睡稳,凄凉。 欲睡还欹绣枕旁。 何处笛声长。 那管深闺听者伤。 央及西风吹去也,它乡。 不信无情不断肠
绣幕低垂,银钩双控。 栏杆十二花阴重。 空馀今夜月华明,画楼寂寞无人共。 髻乱惊鸦,钗欹金凤。 避愁无计惟寻梦。 几番辗转不成眠,谁家玉笛声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