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英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点出时令,“烟”和“花”构成一幅水墨画,“云”和“树”构成一幅国画,画面清新宁静、意境优美;次句写秋色,“微风拂袖来”“秋燕穿篱去”,诗人以“微风拂袖”比喻秋风轻拂,用“秋燕穿篱”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第三句写听觉,由视觉到听觉的转换,使读者仿佛听到秋雨声和秋声;第四句写秋雨,“桐叶洒秋雨”,将梧桐叶与秋雨联系起来,形象生动;第五句写环境,从听觉到环境的转换
水龙吟·瓶中桃花追和先伯父原韵 一枝掩映窗纱,殷勤留得春风在。年时记得,点脂匀粉,而今未改。烂漫娇红,参差软绿,未禁憔悴。问天涯多少,絮翻丝罥,乱点向、斜阳外。 独立银屏无语。恐飘零、凄凉含泪。淡月飞来,疏帘乍卷,影摇风碎。又怕夜阑,子规啼处,惹它无寐。把琼钩押下,湘云深护,莫教轻坠。 【注释】 瓶:花瓶。桃花:指瓶中养的桃花。 枝:花枝。 掩映:遮掩。 殷勤:恳切之意。 年时:去年。 记得
【注】碧潺潺:形容水清澈见底,像翡翠一样。縠纹:形容水面波纹。缬:古代丝织品的一种图案,这里指水花。初匀:刚刚均匀。石隙:缝隙中。幽泉:静水中的泉水。轻鸥:小鸟。争教:难道不让人。尘涴颜色:玷污它的颜色。 【赏析】 此词写春日池上景色,清新婉丽。上片写池上景色。起句写池水清澈见底,如翡翠一般,波纹荡漾,细浪涟漪。“春草绿初匀”,点明时间是春天,草色初绿;“新涨后”,说明水已涨满,有石缝处
菩萨蛮 · 步月,偕大姊赋 [唐]白居易 遥看碧瓦清光冷。粉墙东畔重门静。伫立倚回廊。惊飞两袖霜。浮云倚宝鉴。淡影垂垂转。漏尽晓风寒。倾低白玉盘。 注释:远远望去,那青瓦上闪烁的月光显得格外冷清。红墙旁,一扇扇重重关闭的门户静静地矗立着。我站在回廊上久久地凝望,忽然间一阵凉风吹来,吹得我的衣袖都飘了起来。天空中浮动着淡淡的云彩,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着皎洁的月光,月亮的影子在慢慢地移动
疏影 · 赋得蛛丝网落花 檐头蜘蛛在昏暗的光线下织着网。一缕蛛丝轻轻垂下,黏住了花瓣的清香。地上落满了芬芳的花,没有卷起窗帘,却感到晚来更加凄凉寂寞。东风再次吹来,仿佛是与柳絮一样轻盈地告别。我不忍心看它把落红全部粘住,春天已经过去,这番景象难以寻觅。 淡月映照在森林中,忽然的影子出现在小楼的围栏上。恰似我的闲愁,系在芳心上,一刻又几回倾斜。多情的凤凰寻找着香气的梦想,仿佛是在叶子下面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 才得春来:刚刚迎来春天。 玉阑西畔:指花枝繁盛的园林西侧。 闲游玩处:闲暇之时游玩的地方。 杜宇频催,已是春将去:杜鹃鸟不停地叫着,已经是春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赏析】 《点绛唇》又名《凤栖梧》、《鹊踏枝》,有“小令”之目,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愁。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
【注释】 曲阑干外,春光媚,雨馀睡起娇如醉。:海棠花的枝叶在阑杆之外,春天的阳光十分美好,雨水以后从梦中醒来,感到像喝得酒一样醉醺醺。 罗袖低垂浅淡红,舞裙轻曳玲珑翠。:穿着浅红色的罗衣,袖子低垂着;舞动着轻盈的衣裙,拖曳着绿色的裙子。 羞随桃李斗春光,不向春风洒清泪。:害羞地跟随桃花、李花争妍斗艳;不让自己的眼泪洒落到春风之中。 莺啼燕语总无情,匆匆狼籍东君意。:黄莺啼叫燕儿呢喃
【注释】 绮窗深掩:精美的窗户上挂着帘子,遮住了月光。微微月:月亮的光辉很微弱。轻寒:微寒。又是:又是秋天。花影一枝斜:一枝花的影子斜斜地映在纱窗上。疏星:稀疏的星光。碧纱:绿色的纱帐。夜长人绣倦:因为天长夜久而感到疲倦。懒把湘云卷:懒得将湘妃竹编的窗帘拉起来。玉漏:古代计时的器具。漏刻,用壶盛水以计时,壶内水满为一刻,一昼夜分五刻,故称玉漏。更:次,一次。声声听晓莺:听着窗外莺鸟清脆悦耳的歌声
【注释】 听:聆听 幽蛩(qióng):蟋蟀。 玉砌:玉石制成的台阶和栏杆。 漏声微:漏壶中水滴的声音很轻。 半卷:一半打开。 薰笼:用香料熏香的鸟笼。题扇:在扇子上写字。 炉烟袅:指炉子里升起的烟雾。 画屏:指屏风。 添香:点上香。 抚琴:弹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词。词人夜深不寐,倾听蟋蟀的鸣叫,听到玉阶前月光映照的影子,又看到重门紧闭,清冷的露水滴落,微弱的漏声传来;敲窗时,败叶飞来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词人以“娉婷绝色”、“斜倚疏篱侧”等词语描绘出茉莉花娇艳的风姿。下片抒情。作者借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寂寞难耐的苦闷和惆怅,表现了作者的孤傲与自怜。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清幽,情感细腻,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答案】 ①娉婷绝色:形容女子姿态美好。②斜倚疏篱侧:斜靠在稀疏的篱笆旁。③玉蕊冰绡争忍折:形容茉莉花雪白晶莹如冰似雪的花朵争相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