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漱玉亭观瀑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晚登漱玉亭,朗诵坡公诗。峡破不复合,龙飞不复归。 - “晚登”指傍晚登上山巅。 - “朗诵坡公诗”中的“坡公”指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他曾任翰林学士,号东坡居士,因此称其为“坡公”。 - “峡破不复合,龙飞不复归”形容瀑布的水势汹涌澎湃,犹如峡口的峡谷被冲开了,却无法重新合拢;又像龙飞腾而去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松杉干云高百尺,泉声㶁㶁流春碧。 - 松树和杉树耸入云端,高达百尺。泉水在春天里潺潺流淌,显得清澈见底。 2. 路转山回见寺门,游人道是荆公宅。 - 山路弯曲,转过山头便能看到寺庙的大门,而游客们误以为这是宰相的府邸。 3. 公昔罢相归金陵,盈廷不合如淄渑。 - 您昔日从政到退休回归金陵,满朝官员都像水银与硫磺一样不相容。 4. 朝廷优礼许归隐,公亦退院同枯僧。
苦雨用前韵(其一) 朔风料峭云层层,抉云呼月无神僧。 董生立法不得止,周穆吹笛殊难凭。 今年东南丛大祲,恒旸恒雨相交乘。 宵分大地渐震荡,后园树杪惊睡鹰。 坤舆宜静忽然动,顷刻雨势如奔腾。 飙轮凛冽寒气凝,钟山咫尺迷明陵。 窗前檐瀑忽下注,画断银竹苦未能。 淙淙昼夜无间断,洗濯松桧浇溪藤。 连床屋漏无乾处,维摩丈室寒于冰。 沾体涂足翘望晴,仰天呼吁高莫应。 茅屋打头疑欲压,松涛灌耳如不胜。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正伪推苏绰,失言嗤王雱。诗书岂高束,斤斧肯自戕。 - 蛮通贵一贯,执滞还两妨。惟恐片言出,几致两目瞠。 - 一生维大厦,未免不自量。君今谢尘牍,我犹守缣缃。 - 刻书抱同志,仰绍张鲍黄。校来真扫叶,照去或然糠。 - 澄江名著作,传世尚未央。天吝剞劂赀,此愿终难偿。 - 读君杂忆诗,读之多感伤。处士腹中言,葛仙肘后方。 - 无声意恻恻,有感心皇皇。理若机丝抽,才如云锦扬。
《赠叶鞠裳侍讲》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叶鞠裳从甘肃归来,归家后不恋仕途,羡慕通明的决绝和避世的高人。后四句写自己对友人的羡慕之情,并以此勉励叶鞠裳。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深远。 译文: 你从甘肃回来,陇阪上持衡不惮劳苦,竟然回到江边。 我羡慕你的通明决绝,谁能比用里更像高人? 稻蟹初登逢旧雨,莼鲈有味薄东曹。 故人相见应惊讶,一样霜华压鬓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句诗句的意思和语言特征理解诗意,并结合选项要求作答。“茅山”指今江苏省句容县境内的茅山,因山上盛产茅草而得名,古时有茅山道院,是道教名山之一,故又称“天门山”。这首诗为作者游览茅山时所作。诗人由溧水出发,一路风尘仆仆来到茅山。一路上,他看到许多穿着布衣、拖着青鞋的人,觉得他们很清高闲散,就讥笑他们太疏慵了
注释: 挽淩尘遗 —— 指哀悼死者,也比喻悼念逝者。 鸠江谈宴后,回首九年馀—— 在江边与朋友谈笑饮酒以后,回首间已是九年过去。 惨惨三秋节,凄凄一纸书—— 凄凉的秋天节日来临之际,收到一封凄冷的书信。 梅花香未减,薤露痛何如—— 梅花的香味没有减弱,而薤(一种蔬菜)的苦味却难以忍受。 咫尺扬州路,离怀未尽摅—— 虽然身在扬州,但内心的离愁却无法完全排遣。 金石称三友,今存我一人—— 古代将松
【赏析】 栖贤谷在庐山西北麓,是一处幽深秀丽的胜景。诗人游至此地,见山中林木葱郁,不见天日,误以为是栖贤谷。他顺着蜿蜒曲折的小道前行,只见路旁草深林密,石磴崎岖。忽闻雷鸣,声震山谷。接着又看到万马奔腾,车如流水。水势猛如千丈瀑布,漩涡盘曲如一束绳索。于是,诗人感叹:水力之猛,势将冲破山腹,令人叹为观止。 此诗描绘了庐山栖贤谷的景色,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注释】 ①茅山:即今江苏句容县境内的茅山,是道教名山之一。杂诗:七首组诗。②瑽琤:雨声。③苍翠:青绿的颜色。④三峰:指茅山的三座主峰。⑤黄云:指天空中飘荡的黄色云雾。⑥琪花瑶草:美玉和奇花异草。⑦清绝:清雅超俗。⑧人境:指人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茅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 “笋舆晓出城南门,林间小雨时瑽琤。”起笔先从茅山上山下写起,用“笋舆”代指茅山,表明自己登山的目的。“城下”二字
东南沟水流,西北浮云翔。 世事多变幻,耆旧言之详。 耆旧今为谁?我友金粟香。 粟香本诗人,生日同渔洋。 问年十五六,负笈游衡湘。 撷华俪琼玖,造语协丝簧。 频年作客游,就婚来会昌。 郁孤何苍苍,赣水何汤汤。 登高擅能赋,惊倒吴子章。 江右六七郡,吟屐多徜徉。 卯秋八九月,挟策趋天阊。 我时得微官,萧寺侨东厢。 叩门一把臂,契洽胜寻常。 壮怀露颜色,古谊洽肺肠。 迄今三十年,白首毋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