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晓出城南门,林间小雨时瑽琤。
瞥然苍翠落我眼,三峰天半相支撑。
近度平原远高岭,黄云风卷十万顷。
琪花瑶草吹异香,其中清绝非人境。

【注释】

①茅山:即今江苏句容县境内的茅山,是道教名山之一。杂诗:七首组诗。②瑽琤:雨声。③苍翠:青绿的颜色。④三峰:指茅山的三座主峰。⑤黄云:指天空中飘荡的黄色云雾。⑥琪花瑶草:美玉和奇花异草。⑦清绝:清雅超俗。⑧人境:指人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茅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

“笋舆晓出城南门,林间小雨时瑽琤。”起笔先从茅山上山下写起,用“笋舆”代指茅山,表明自己登山的目的。“城下”二字,既点出了地点,又暗示了作者的心情,因为他要登临的是茅山,而城下又是他熟悉的环境,因此心情显得格外轻松愉快。“林间小雨时瑽琤”,是说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忽然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山脚下,并且开始登山了。“瑽琤”二字,既是形容雨声,也是形容山路的回音,形象地描绘了山路上回响的雨声,为全诗定了一个清新的基调。

“瞥然苍翠落我眼,三峰天半相支撑。”接着描写登上山顶后所见的景色,“瞥然”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景色的惊讶之情;“苍翠”二字写出了茅山上的树的颜色,也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景象,“苍翠”之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落我眼”则表明诗人的目光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无法移开,表现出诗人的惊奇与喜悦。接下来,“三峰天半相支撑”,这是诗人站在山顶上所看到的景色,“天半”二字既表明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又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高远、豁达、自由。

“近度平原远高岭,黄云风卷十万顷。”接下来诗人又转换了一个角度来写景,“近度平原远高岭”,是写诗人在山顶上俯瞰四周,只见一片平原,而在远处则有高高的山峰。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视野之广,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而“黄云风卷十万顷”一句,则是诗人看到的另一种景象,即风吹过黄云,仿佛有十万顷的土地在翻滚,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的壮阔和神奇。

“琪花瑶草吹异香,其中清绝非人境。”最后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感受上来,通过描写周围的花草树木,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琪花瑶草”,既是对茅山上花草的赞美,也是对大自然的颂扬;“吹异香”既写出了花草的香气,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愉悦、轻松、舒畅。而“清绝无人境”,既表明了周围环境的清新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人并没有简单地描写景物本身,而是通过自己在登山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色,以及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之中。同时,诗人在描写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苍翠”、“三峰”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意境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