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荦确复荦确,入山径投元符宿。
仙都宋印已见收,圭符尚宝玲珑玉。
琼都琳馆今蒿莱,前朝经藏成飞灰。
巧石亭荒街夕照,濯龙池浅生苍苔。

注释:

  • 山石荦确复荦确,入山径投元符宿。:山石崎岖不平,进入山林后投宿元符宫。
  • 仙都宋印已见收,圭符尚宝玲珑玉。:已经收起了仙人的印章(“仙都”)和符令(“圭符”),这些宝物就像精美的玉石。
  • 琼都琳馆今蒿莱,前朝经藏成飞灰。:如今的琼都琳馆长满了蒿草,前朝的经书收藏已经被焚烧殆尽。
  • 巧石亭荒街夕照,濯龙池浅生苍苔。:巧石亭荒芜破败,街道在夕阳下显得凄凉;濯龙池的水浅了,长满了青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的诗歌,通过描述山石、经书、亭台等景物的变化,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首句“山石荦确复荦确,入山径投元符宿”,描绘了山石的崎岖不平和山路的艰险,以及诗人在入山后的投宿之地——元符宫。这里的“元符”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官职或职位。
    “仙都宋印已见收,圭符尚宝玲珑玉”,诗人感叹仙都的印章已被收回,而那些珍贵的宝物如圭符也变得不再珍贵,如同玲珑的玉石一般。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三句“琼都琳馆今蒿莱,前朝经藏成飞灰”,诗人描述了琼都琳馆如今长满了蒿草,而前朝的经书收藏已经被焚烧殆尽。这里既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现状的忧虑。
    最后一句“巧石亭荒街夕照,濯龙池浅生苍苔”,诗人以巧石亭的荒凉、街道的凄凉以及池塘的浅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这里的“濯龙池”应该是指古代的某个水池或湖泊,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而修建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石、经书、亭台等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现状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