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
寄刘圣可杨如晦贾习之三首 霜汀野岸清宵月,偏照蓬窗不寐人。 遥想塞垣千里共,可怜名宦阻相亲。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霜汀野岸清宵月,偏照蓬窗不寐人。” - 注释:在霜冻的河岸边,清夜的月亮洒落,独自照在简陋的窗户上,导致诗人无法入睡。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独坐寒夜中的环境,通过“霜汀野岸”、“清宵月”等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 - 诗句二:“遥想塞垣千里共
山居犹不厌山行,石磴攲危步履轻。 夹路不闻双阙在,幽岩应有五芝生。 春寒未放迁莺啭,风暖先催布谷鸣。 我欲营茅留俗驾,无赀谁寄孔方兄。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山居犹不厌山行” - 注释:尽管居住在山中感到满足,但我还是喜欢爬山行走。 - 翻译:尽管我已习惯居住在山林之中,但每次外出旅行,我依然充满期待和兴奋。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自由、探险的精神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诗歌语言,最后再结合选项内容进行辨析。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题中要求赏析诗句的“意境”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诗意;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意境特点;最后点出意境的特点。本题中“排危盛气冠英雄”“悟”是领悟的意思,指樊哙对刘邦的忠诚与勇猛
寄刘圣可杨如晦贾习之三首 清晖堂下夜相从,崔桥古迹话往昔。 别后不知几日期,却来桥上系扁舟。 注释:在清晖堂下共同度过的夜晚,听说崔桥自古就有游历的传说。分别后不知道还有多少日子可以重逢,却在桥上系上了小船准备回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中通过描绘清晖堂下的夜晚、崔桥的古迹等景象,展现了两人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此题考核考生理解诗歌的能力,侧重情感态度和思想意识。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等,每项都要涉及。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主要诗句的意思,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进行分析。 “李希中祉”即李希仲,北宋名臣、文学家,字公择,号安仁
【注】: 金风萧瑟动疏帘 —— 秋风瑟瑟,吹动着窗帘。 篱菊半开家酿熟 —— 菊花已经开了半,家中的酒酿熟了。 自惭生理胜陶潜 —— 惭愧自己的生计比陶渊明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偶成之作。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句“金风萧瑟动疏帘”,诗人以秋风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秋风吹拂窗帘的画面,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寒冷。这里的“金风”指的是秋天的风
【注释】 承乏河北东路:承蒙恩宠,担任河北东路的官职。不得为天平之游:不能去天平山游玩。 偶成小诗呈沈和中殿撰胡少汲龙图:我随意写成一首诗送给沈和中殿撰胡少汲龙图。 【赏析】 《梦天门》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梦境来抒发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及对隐逸生活向往之情。此诗写于诗人初入仕途之时,他虽承乏河北东路,却因“匏系在铜台”而“不得为天平之游”,因此借梦中仙境与尘世作对比
新酒金橘寄李德升 稻醅初熟鹅儿色,金橘方包弹子新。 寄与乡朋供一醉,捧觞应笑独醒人。 注释: 1. 稻醅初熟鹅儿色:稻米酿制的酒刚熟的时候像鹅蛋一样黄澄澄的。 2. 金橘方包弹子新:用橘子包裹的金橘刚刚采摘下来,非常新鲜。 3. 寄与乡朋供一醉:把新酒和金橘寄给远方的朋友,让他们一起享受美酒和美食的快乐。 4. 捧觞应笑独醒人:举起酒杯,对着那些独自清醒的人笑着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天台山时写给朋友沈元用的。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次韵沈元用游天台三首 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律和格式重新创作诗词。沈元用是作者的朋友,他们一同游历了天台山,因此作者写下了这首与沈元用相呼应的诗作。 2. 前麾转彩陈旗红 “前麾”指的是指挥军队行进的方向,“转彩”是指旗帜上的装饰色彩变化,“陈”是陈列的意思,“旗红”则形容军旗上的颜色鲜艳如火
重阳过后冬至来,光阴似箭一转眼。竹轩小阁新炉火,暖意融融胜洞府。 卷帘观赏冬曦景,阳光透过竹帘缝。暖阳如春光灿烂,温暖人心比洞府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