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汉家恩信抚群戎:汉朝的恩德和信用安抚了众多的少数民族。 2. 坐息边民乐岁丰:在边境地区的民众生活安乐,丰收年景。 3. 自古所求中国治: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渴望治理好中原地区。 4. 于今无复四夷功:如今已经没有了四夷(即周边的少数民族)建立功业的机会。 5. 金缯但取一州赋:只收取一个州的赋税作为礼物。 6. 使介何辞万里通
【注释】至:到,抵达。澶州:今河南安阳,是北宋时的一个军事要地。吴长文谒:拜访。归奉赠:送别。 【赏析】这首七律写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首联说诗人身染重病,万里风霜,病体未愈,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高兴得不得了。“初喜渡河津”,一反常情,使人惊异。次联说在途中,抬头看见太阳已经快要落到长安城(古都名)的南头了,于是洗眼一看,迎面碰上了一个熟人。三联说自己平素嫌官舍太偏僻
注释:北辅为藩自昔优,使君深壮称公侯。 北辅:指滑州。北,代指北方。使君,对州牧的尊称。深壮,形容气度宏伟。称公侯,比喻地位尊贵。 楼台重拂前人记,池圃更新此日游。 楼台,指园中的亭台楼阁。重拂,重新打扫。前人记,指古代文人的记载或者诗句。池圃,指园林中的池塘和花圃。更新,指重新修建或整修。此日游,指今天游玩。 比岁丰和多恺乐,乘春临赏几迟留。 比岁,指近几年来。丰和,形容生活富足和安定。多恺乐
诗句释义与译文: 四海尚多事,君心属太平。 天胡不遗憗,邦早夺耆英。 柱石倾宫构,盐梅废鼎烹。 斯人无复见,谁意在苍生。 注释与赏析: 1. 四海尚多事 - 四海之内依然充满了许多事务和纷争。 2. 君心属太平 - 君主的心志希望天下恢复和平安宁。 3. 天胡不遗憗 - 上天难道不遗忘那些为国为民付出辛劳的人吗? 4. 邦早夺耆英 - 国家失去了那些年长有德、经验丰富的领袖人物。 5.
【注释】 1. 英才:杰出的人才。先圣:古代的圣人,这里指唐尧。盛业:伟大的事业。今王:当代的帝王。元老:年高德重的老臣,这里指晏殊。官师:朝廷大臣,这里指范仲淹。典常:国家大典,这里指国家的法度和制度。才还:才智回到朝廷(即被贬后返回朝廷)。宣室:西汉皇宫,汉文帝曾在这里与贾谊、晁错等人谈论朝政,此处借指朝廷。遽:突然之意。哲人:有智慧的人。独有:只有。勋名:功勋与名声。光:发扬光大。 2.
【注释】 大行皇帝挽歌辞五首:指汉顺帝刘保。顺帝永建四年(129年)正月,因宫车晏驾,群臣上表追论,于是作此挽歌。 四海苍生众,真知不世逢:四海之内的百姓们众多,他们真正懂得的道理是非凡人所能遇到的。 方将请巡幸,然后议登封:正要请求到外地巡视,才来商议要登上泰山举行祭祀的事。 铸鼎未云就,乘云安所从:铸造的大钟尚未完成,乘坐着云彩又从哪里开始呢? 尤哀此下国,无路望髯龙:尤其可怜我这个小国家
诗及翻译 吴正肃公挽歌辞三首 天下贤良选,当时第一才。 文章秘群玉,事业照三台。 暂作东山去,还期宣室来。 苍生方愿治,梁木何先摧。 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选择贤良之士进行选拔,在当时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才能。 他的文章被当作珍宝,其事迹照耀着三台。 暂时离开官场,期待再次进入朝廷。 人民希望治理国家,而他的生命却先于其他事物结束。 注释 - 天下贤良选:指在世界上选择贤人进行选拔。 -
【注释】 1、笳鼓:指军队的号角和战鼓之声。周南地:指中原地区,因周代在今洛阳一带建都,故又称“王畿”。保厘:指保卫国家。2、都人:这里泛指京城人士。3、祈难老:指为国忧虑。4、憗遗:指遗忘前朝恩德。5、呼嗟:叹息。6、可赎:值得赎回。7、百身:指用自己的身体来报效朝廷。8、王畿:指京都附近。9、都人怀旧德:指京师人士怀念先帝的恩德。10、行路起新悲:指百姓因国事而兴起新的悲哀,因为朝廷已无君主
春入花房次第开,上林先望属车来:春天到来,花朵陆续开放,皇帝的车驾先来到上林苑。 时忘万物均民乐,恩许群臣奉燕杯:我忘记了所有的事务,只为了与群臣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光,举杯饮酒。 凤下朝阳时鼓舞,鱼游太液自徘徊:凤凰在朝阳下飞翔,鱼儿在太液池中自由游动。 愚心愿献千年寿,岂特欢娱一日陪:我的愿望是献出我的生命,让皇上能长寿,而不仅仅是为了这一天的快乐。 译文: 春天来了,花朵开始开放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题目为《七言何公南秘阁公会》。 我们要逐句解读诗句: 1. 公从书阁登词掖,西帅重归始五年。 注释:你从书阁登上了官衙,西帅归来已经有五年了。 2. 当日诸寮半荣落,后来几辈杂愚贤。 注释:当时各位官员大半是荣耀衰落,而后来的几代人却是愚蠢和贤能的混合体。 3. 斋前花树多新植,架上尘签乱旧编。 注释:在书房之前有新种的花树,书架上杂乱无章地堆满了旧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