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方回。他的作品常常以简洁明快、直率自然著称,反映了他的个性特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与通上人(注释:与,和;通,指同道之人;上人,是对出家人的尊称) 译文:我与同道之人一起行走。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与同行者共同前行的决心。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结伴同行来增进友谊或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2. 行脚莫归乡(注释:行脚,佛教用语,意为云游四方
石菖蒲 仙裔来何许,罗浮小洞天。 老僧忘百念,相对相翛然。 水洁情惟洁,石坚心更坚。 愿持青苦节,庶定永君年。 注释: 1. 仙裔来何许:仙裔指的是神仙的后代或后裔,这里指诗人是神仙的后代或后裔,来自远方的地方。何许表示询问,这里问仙裔从何处来,即来自哪里。 2. 罗浮小洞天:罗浮山是广东的一个著名山峰,山上有一座小洞天,这里指罗浮山上的小洞天。 3. 老僧忘百念:老僧是指年岁已高
【注释】 普化传真:普化真人,即道教的全真道士。传真:指传授真理。七错八错:指错乱。后人不明:指后世人不明真相。随邪逐恶:追随邪恶。若是真鍮(dǎo):假如是真正的金子。黄金不博:比喻真正的金子不会被人看重。今人长爱李将军:指人们常常喜欢李广那样的将才。一箭离弦双雕落:比喻射箭技术高超的人,一箭可以射中两只飞鸟。 【赏析】 这首诗是全唐诗中唯一的一首赠僧诗,作者借题发挥,以“示”为名
诗句解析 1 泯泯众人中,不与一人共:在众人之中,没有人能与你分享。 - “泯泯”意为众多或广泛。 - “不与一人共”表示无人能与之共享,强调其独特与孤立。 2. 阒尔居闲房,俨若临千众:安静地居住在空闲房间,宛如面对成千上万的人。 - “阒尔”意为安静。 - “俨若临千众”形容其威严和庄重,仿佛面对无数目光。 3. 是谓有恒人,一心无二用:这样的人可以称作是恒久不变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诗作。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山僧当年活计小,冷地不知人怪笑。 - 注释:山中的和尚当年生活简朴,对于外界的嘲笑和讥讽毫不在意。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淡泊和超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出家人的偏见和误解。 2. 白云堆里强安身,石火光中多失照。 - 注释:在白云堆叠的山中勉强寻找一个栖身之所,但石火般的瞬间却常常迷失了方向
【注释】 妙侍者:名妙,诗人之友。游方:出外云游。秋雨秋风:《诗经》中有“秋风兮秋风”句,此处借指秋日。庭户:庭院门户。道人:即僧人。龙蛇共路:比喻僧道同行,同为释家弟子。魔佛同源: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水非乳:佛教语,意谓一切众生皆本具佛性,不因业障而有差别。辨正邪:辨别是非。入门:入佛门。分宾主:分别宾主,指分辨善恶。句中有眼汝验渠:你应当仔细观察。棒下无私:指禅宗的棒喝法门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挫折,最终领悟到放下的道理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钝根阿师初乐小,同一法中人怪笑。 钝根阿师:指禅宗中的一位禅师,以钝根为名,意指修行者在初学时可能会有些愚笨或不擅长。初乐小:刚开始时觉得修行很有趣但不久后会觉得困难。同:与,一起。一法:一种修行的方法。中:中间。人:修行的人,这里特指赵超然。怪笑:嘲笑或讥讽。 白云堆里强安身,掣电机前争失照。
【注释】 喜温首座至 其一 我,作者自称。定上座,即定慧上座,是唐代禅宗高僧惠能的弟子,为五祖弘忍的首席大弟子,在禅宗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我昔识此老,谓之定上座(《坛经》):我过去曾认识这位老者,称他为定慧上座。 是时朋辈中,个个道与么(《坛经》):那时同辈的人当中,人人都说他如此这般。 一别二十年,相逢皆老大:(《坛经》):一别二十载,我们相见时都变得老态龙钟了。 把手两风颠,傍观尽惊倒
这首诗的译文是: 十五年前的我已经离开,那时的我像是寒树中一截生铁铸成的。 十五岁之后的我已经不能停留,我的鼻孔和针筒一样,已经分成两部分了。 正当十五岁那年,我像天然地分别开来,不再受春寒与秋热的影响。 拿起斗笠为火焰添光,到处都能看到湖南和浙江的火焰。 注释: - 明州茂上人:指的是作者在杭州时遇到的一位僧人。 - 十五已前不得去:十五岁之前的我已离开此地。 - 寒木一寻生铁铸
释慧空的《送正维那归华亭》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其原文如下: 无丝线子拽不断,正要并州快剪刀。 尔既有之还不用,山僧赢得笑呵呵。 只将一笑赠君行,无限青山送又迎。 到得华亭人不识,柳阴终日钓舟横。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这首诗的各个诗句以及其含义。 诗句释义及背景描述: 1. 无丝线子拽不断:此句形容正维那(可能是某人或某物)像没有束缚一样难以抓住。"丝线"比喻一切可能的牵绊或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