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会
龙山会 苇丛中栖息的野鸭,潭边小罅中露出半身。夕阳斜照江亭,栏杆四周芦苇环抱。冷色调红霞映得大雁羽毛锦缎一般,远去归巢,烟雾弥漫中,鸟影与云彩一齐飞落。我寻觅着诗魂,想寻回那消逝在苔砖下的春意。要离,埋香酒醉卧,泪泉洒落。 秋天让我厌倦了漂泊,惊心于政客们的虚伪。费尽心机,款待门客的车马却从何而来?鬓发已白,搔首问天,鸥梦惊醒了,而高寒的鹤怨声却在遥夜中响起。心字香已燃尽,隔窗倾听
【诗句释义】: 龙山,即“龙门”。丙辰,指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九日大集,指九月重阳节时在酒家举行聚会。赋呈同座诸公,即向在座的各位宾客赋诗献词。 笛步,指吹奏笛子。招游侣,招引友人来饮酒作乐。复此登高宴,再次举办盛大的宴会。景光都似旧,美景依旧如故,更喜万里同归巢燕。何用接桃根,不必再用桃木为杯来饮酒了。听吴语,听吴地方言歌唱。尊前轻软,尊中的酒很醇美。快持螯、盘堆脍玉
【注释】 (1)龙山会:即“龙山宴集”。龙山在今江苏丹阳。重九: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饮菊花酒。泛舟:泛舟于江上。斟酌桥:在苏州阊门外古运河上。桥,指横塘桥。故苑:故地。荒烟:草木萧疏。五湖:太湖。帆未整:船上的帆没有展开。尘鬓:风尘满面的头发。窥向流花桥下:眺望着流花桥的方向。流花桥:位于苏州城西。新鸿:新的雁。带林际:飞入树林里。山眉翠冶:形容山色青翠欲滴。 (2)飐(zhǎn):吹,摇动
【注释】 (1)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南。登高:指重游龙山。屐:木底有齿的鞋,这里代指登山用的鞋子。 (2)群玉峰头:在龙山东南,为南昌市的名胜之一,山上有玉皇阁。万里秋无极:形容秋景无限美好。 (3)遥山远望,青翠欲滴;近看新雁,飞过天边。 (4)缥缈:形容云气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孤云:指天边的白云。天北:指北方的天空。 (5)烟入小桥低:指秋雨绵绵,雨雾笼罩小桥。烟入:烟云迷漫。 (6)寒流澄碧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①龙山会其三四明重阳泛舟月湖:龙山,山名,在今江苏丹阳。“三四”,即初九、十一日。重阳节的夜晚,在龙山游赏,泛舟于月湖中。 ②佳节明朝九:佳节指重阳节。九,这里指农历九月,指重阳节。 ③彩舫凌虚,共醉西风酒:彩舫,彩绘的大船。凌虚:凌空。 ④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湖光如蓝色,清澈透明。云浪像被风吹皱了一样。 ⑤碧落杳无边,但玉削,千峰寒瘦
诗句释义 1 龙山会其二:这可能是指古代诗人在龙山(或称龙游山,位于今中国河南省)聚会的情景。“龙山会”通常指的是文人墨客聚集交流诗文的场景。 2. 九日无风雨。一笑凭高,浩气横秋宇。群峰青可数。寒城小、一水萦回如缕。:这里描述的是在秋季的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诗人独自登高远望,感受到一种秋天的壮阔和清高。他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近处蜿蜒流淌的小河,整个画面宁静而深远。 3. 西北最关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龙山会夷则商陪,毗陵幕府诸名胜载酒双清赏芙蓉 - 在龙山聚会了夷则,商朝的官员们陪伴着,游览毗陵的幕府名胜。载酒双清指的是载酒到清澈的水边赏芙蓉花。 2. 石径幽云冷,步障深深,艳锦青红亚 - 石径上弥漫着淡淡的云雾,步障(即门帘)深长而美丽,鲜艳的锦缎和青红色交织着。 3. 小桥和梦过,仙佩杳、烟水茫茫城下 - 小桥旁似乎有梦境般的景象,仙佩的声音渺远
客燕飞归讶。 去住随尘,听雨江楼罢。 倚天长剑在,明镜里、添了霜丝盈把。 前路隔微波,继高咏、湘灵和寡。 照深杯、金台暮色,断霞如赭。 还惜大好园林,醉舞酣歌,付五陵裘马。 小梅妆未竟,香梦浅、谁乞春阴先借。 凄戾笛中音,送寒昼、流澌碎泻。 泪漫洒。 待月上、柳梢眉样画
飒沓梧宫叶,舞遍西风,又送人归也。 稻粱吴地俭,天外雁、拣尽寒汀空下。 谁识故将军,只亭尉、偏工醉骂。 王和霸。 铜仙月中,如铅泪泻。 剡曲兴尽王猷,懒心情、最聊萧难画。 买烟航雨艇,归计稳、入手碧鲈红鲊。 我倚垫巾楼,见君蒲帆恰卸。 隔水榭。 一尺钓丝堪对把
五度过重九。 海曲风光,断送成衰朽。 登高无培塿。 小楼外、危绿萧疏槐柳。 不日奈层阴,及未雨、来中君酒。 却牵情,名园咫尺,梦痕非旧。 那堪阵阵哀鸿,流转关山,雪早衣谁授。 艰难开笑口。 风鹤里、差算黄花无负。 世事迫偷生,念有弟、先庐犹守。 对萸囊、支筇北望,为兄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