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答题点;然后要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评价;最后要注意所答内容应与诗歌的注释相照应。此题中,“耨”为诗句,“耘”为译文,“犁”“锄”为关键词,对“耘”的理解要结合“锄”来分析。 【答案】 ①“耘”指除草;②“锄”即除草的工具;③“犁”指开垦田地;④“耘”是耕种田地的农活。 译文
野航 东皋春雨晴,前溪溶溶春水生。 小桥流水横陈,野航一叶通人行。 长日一鞭春事毕,来去溪边少人迹。 雨打风牵尽日横,白鹭有时来上立。 注释: 东皋:泛指乡村的东面。 溶溶:水流声。 小桥:指桥身窄小而倾斜的石桥。 横陈:横卧。 野航:在田野中航行的船只。 长日:漫长的日子。 鞭:用鞭子驱赶牲口,引申为鞭打、驱赶。 尽目:整天。 白鹭:一种大型的水鸟,常在湖沼和江河中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晚年时写的一首田园诗歌。
【赏析】 《新唐书》卷五二《陆象先传》载:象先“少工诗,与白居易、张籍友善。……后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居易、籍往访之。时象先年已老,卧病不能起,因作《病中赠元九》、《寄微之》诗”。本篇即象先晚年所作。 首句写北方早寒多晚禾。早寒多晚禾指冬季的寒冷天气和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延长。“赤茎乌粒”指黑穗病。这种病害会使作物茎秆变红,籽粒变成黑色的硬壳,严重危害作物生产。“连山阿”意即在山腰或山坡
油榨 巨材成榨床,细溜刻盘口。 麻烂入重圈,机械应心手。 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 回顾室中妇,何尝润蓬首。 注释: 1. 巨材成榨床:指的是巨大的木材制成的榨床,用于压榨油料。 2. 细溜刻盘口:形容榨床的细流和刻有图案的盘口。 3. 麻烂入重圈:指将麻类作物放入榨床的重圈里。 4. 机械应心手:形容使用机械进行操作,符合心意。 5. 取之亦多方:意味着获取油脂的方法多种多样。 6.
【解析】 “土鼓”即土鼓,是一种用土制成的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共七句,前四句描写了土鼓制作和使用的历史渊源,后三句描写了土鼓的音韵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来理解。 【答案】 译文: 粤昔伊耆氏
刮板 广舌横短柄,双环系长纼。 却行作敛踪,前排如拥盾。 起偃作陂塘,分田立畦畛。 人间不平地,所到略能尽。 注释 1. 广舌:大口,这里形容用刮板的动作范围广。 2. 横:水平方向伸展。 3. 短柄:柄部较短。 4. 双环:形容刮板上有两个圆形的环,用来固定刮板的位置。 5. 系长纼:长绳,用来连接两个环。 6. 却行:后退行走的样子。 7. 敛踪:收敛踪迹
这首诗描绘了春耕的场景,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农事方殷春已归,绿云满掘春秧齐。(译文:春天到来时,农事繁忙,绿意盎然,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注释:春天来临,农民们开始忙于播种,田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2. 秧马既具田成畦,尚欠有物平水泥。(译文:已经准备好的秧苗,田间形成了整齐的畦垄,还需要平铺一层水泥。) 注释:农民们使用秧马来移栽秧苗
【翻译】 古代的犁只有小号,它的作用比锄头还要好; 现在的犁跟古制不同,使用起来也有所差异。 耕地的沟田垄坡不平直,用别的工具也很难挖掘; 制作犁具需要适宜地度,制造新物必须找良工。 长柄加阔首,圆柄投直銎; 田间土地能映月,手臂肌肉凌轻风。 努力前进像撞戈,再前随换踪; 覆盖草皮易反掌,深入土里潜锋芒。 已经让泥土变润泽,转眼看蔓草全空。 要处薅草除,不离耘芓中; 养苗成此稼,去秽利吾农;
【注释】 锯:一种工具,用硬木制成,形状像一把大镰刀。 百炼出锻工:经过多次加热锻打才能成为锻造的铁匠。 修薄见良铁:经过多次加工才能使铁质变纯。 架木作梁横(架木为梁):把木材做成横梁。 错刃成齿列:错开刀刃,使刃口排成一排,以利切削。 直斜随墨弦:直的和斜的随着墨线而变化,即指按墨线切削。来去霏轻屑:来时飞扬,去时散碎,形容切削时发出的声音如飘飞的细雪一样。 盘错间:纵横交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