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物各有名,薅器即云耨。
壅厚破蚁封,啄深过鸟咮。
护苗如养贤,去草极击寇。
曾闻伛偻翁,功毋求速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答题点;然后要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评价;最后要注意所答内容应与诗歌的注释相照应。此题中,“耨”为诗句,“耘”为译文,“犁”“锄”为关键词,对“耘”的理解要结合“锄”来分析。
【答案】
①“耘”指除草;②“锄”即除草的工具;③“犁”指开垦田地;④“耘”是耕种田地的农活。
译文:创物各有名目,锄头就是耘器。深耕破土,蚂蚁筑巢被打破;深挖土壤,鸟嘴啄出的洞穴被清除。护苗如同养育贤才,铲除杂草极为迅速。曾听说弯腰曲背的老翁,功不求快而自成。
赏析:
诗人在描绘春耕的场景时,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诗人通过“耘”“锄”“犁”三种不同的工具,形象地表达了春耕的艰辛。“耘”指除草,“锄”是除草的工具,“犁”是开垦耕地的工具。“耘”和“锄”都指耕作,但它们的作用不同:“锄”只是除去草木;而“耘”则要“去草极击寇”,即铲除杂草。“耘”与“锄”相比,其作用更突出。“耕田”是春天最主要的农事活动,“犁”、“锄”都是“耕田”所用的农具。《说文》:“耜也。”《尔雅·释天》郭注引《方言》:“耜,所以耘田也。”《周礼·秋官·司稼》:“掌农时,辨种殖,教道播种,树苗、芸,终岁共之。”郑玄注:“芸,芸苗也。”郑玄把“耘”解释为“芸苗”,把“锄”解释为“芸”。《吕氏春秋·季春纪》有“芸人”一词,也是“芸苗”的意思。可见,“耘”与“芸”是近义词。“耘田”是春耕的主要活动,所以《诗经·小雅·甫田》有“我耕田亩,日入从西,云彼牵牛,安得其蜀”之句。这里“牵牛”、“蜀”都是指耘田所用的牛。“牵牛”比喻牛耕田的动作,而“蜀”则是指蜀地,泛指四川一带。《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我疆我理,南东之原。爰立我旗,南行顺北,我疆我理,东运南至。我疆我理,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这四句诗的意思是:我划分疆界,我治理土地。南面的原野是我耕耘的地方,顺着南山往北走。我的边界,我的治理,一直延伸到南海。这里的“疆”“理”均指治理、管理土地的活动。由此可以推测,“锄”与“耘”一样,也是农耕活动中的一种工具。
这首诗描写了春耕的场景,通过对农民春耕活动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精神。作者抓住“耘”“锄”“犁”这三种不同的工具,生动而准确地表现出了春耕的特点。“耘”,“耘田也”,“芸苗也”,说明它是春耕的主要农活。“耘”是耕种田地的农活,所以“耘”又是一种农耕活动。“锄”和“耘”相似,都是耕种田地的农活。“锄”是“除草的工具”,所以“锄”也是一种农耕活动。“犁”是开垦田地的工具,所以说“耕田”。总之,“耘”“锄”“犁”都表示耕种田地的活动。因此,这首诗中的“耘”“锄”“犁”实际上就是指的三种不同的农耕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