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弘等奉诏作
【注释】 圜丘:周朝帝王祭天地的坛。八首其二皇:指《诗经》中的“皇矣”篇,共八首,第二首是《皇矣》。 于穆:敬仰。我后:我的君王。昭明:光明照耀。有融:有光辉。 道济:治理。区域:国土,天下。功格:功绩高。玄穹:天的上方或头顶。 百神:各种神灵。警卫:保卫。万国:各国。承风:受其教化。 仁深德厚:仁爱深厚,恩德厚重。信洽义丰:诚信敦厚,正义充实。 明发:明亮地发出,此处引申为发扬光大。思政
【赏析】 这首诗是《圜丘歌》中的第二首,主要描写了帝王在圜丘祭天时的盛况和威严。 首句“御历膺期,乘乾表则”,意思是天子驾临圜丘祭天,象征着他的统治地位。接着的“成功戡乱,顺时经国”则是对皇帝统治能力的高度赞誉,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成功的自信。 接下来的“兵畅五材,武弘七德”,则是对皇帝武功的歌颂,表明他的武功高强,能够征服四方。而“憬彼遐裔,化行充塞”,则是说皇帝的恩德已经遍布四海
《昭夏》是一首赞美神灵降临、祈求吉祥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柔功顺畅,阴德显彰。陈设神位,祭祀天地。祭祀时用篚幂,献祭用郁鬯。皇情虔诚,官员肃敬。 笙歌合奏,鼓舞击鼗。献上桂木之旌,悬挂孔盖之车。恭敬如初,承欢有加。 神使愉悦,喜庆福气盈门。 注释 - 方丘:古代的一种祭祀天地的场所,这里指祭祀天地的地方。 - 昭夏:指在夏天进行祭祀活动。 - 柔功畅(柔功)
【注释】 《昭夏》是《周官》中一篇,记载了祭祀天地时的各种礼节,这首诗就是写这种祭祀。方丘祭天,献上各种祭品,然后灵车启程,远游四方。祭天之后,又祭祀四方的诸侯,最后祭祀九州之长,庆贺四方平安,天下太平。祭后把玉埋入地下,掩埋牲体的香气,使神灵明了,国家文治。 【赏析】 《昭夏》是一篇记录了古代天子祭祀天地和诸侯的礼乐舞曲。《昭夏》全诗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 第一、二句“奠既彻”至“逝远游”
【注释】 圜丘: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坛。 八首:指《诗经•小雅》中的八篇诗。 就阳斯恭:就位时庄重恭敬。 陟配:登上祭台。 血膋(fèn忿):涂在祭祀用的牛、羊等牲体上,用以为献。 冕裘(mǐn jué闵菊):祭祀时戴的礼帽和穿的衣服。 清玄:高远清明的天空。 史祝:古代掌管祭祀的官员。 祗承:敬受。灵贶(kuàng况):神灵赐予的恩惠。 多福:幸福长久。 【赏析】
【注释】 1. 朝日:早晨的太阳。 2. 夕月:晚上的月亮。 3. 烛地:照亮大地。 4. 流耀:流光溢彩。 5. 镜天仪:像镜子一样的天象。 6. 历草:指禾苗,这里泛指庄稼。 7. 弦长:指时间。 8. 珠胎:指珍珠般的怀孕。 9. 蟾兔:指月宫里的蟾蜍和兔子,即嫦娥。 10. 窃药:偷药。 11. 王母:西王母,神话中的女仙。 12. 幽坛:深山中的祭坛。 13. 礼:礼仪。 14. 成
【注释】 朝日:早晨,早上。 诚:诚恳、恭敬的意思。 扶木:指扶桑树,东方的一棵大树,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上朝暾:指太阳在东方升起的情景。 嵫山:西方的大山脉,这里指傍晚的景象。 游晷:指时间在流逝。晷:古代的一种计时器,上面刻着刻度,用一根长针指着它来表示时间。 驰辉:指光辉迅速而远地传播。 时和:天时和顺,气候适宜。合璧:指天地交泰,日月同升。耀:光明照耀。 俗泰:指社会风俗安定。重轮
注释:太庙乐歌九首,第九曲送神歌。 祭祀的礼品已经备齐,各种事情都办成了。 等待皇帝的临幸,肃静地整理好仪仗。 奏金乐结束,撤去玉俎。 尽到最大的孝敬之心,穷尽最高的谨慎和洁净。 人们各自分东西走,哀伤和欢乐各占一半。 降下美好的景福,凭幽冥来赞颂
《圜丘歌》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诗。此诗为祭天之乐章,歌颂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功德,表达了对皇帝的颂扬和敬仰之情。 诗句: - 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礼方成,乐已变。感灵心,回天眷。 - 辟华阙,下乾宫。乘精气,御祥风。望爟火,通田烛。膺介圭,受瑄玉。 译文: 肃穆地进行祭祀典礼,选择良辰吉时。备办精美的供品,等候皇帝降临。礼仪已经完成,音乐已经改变。感动神灵之心,得到上天的眷顾。
于穆我后,睿哲钦明。 膺天之命,载育群生。 开元创历,迈德垂声。 朝宗万寓,祗事百灵。 焕乎皇道,昭哉帝则。 惠政滂流,仁风四塞。 淮海未宾,江湖背德。 运筹必胜,濯征斯克。 八荒雾卷,四表云褰。 雄图盛略,迈后光前。 寰区已泰,福祚方延。 长歌凯乐,天子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