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昶
【注释】 时时溪上行:时常在溪边行走。 或与幽人遇:有时遇到隐士。 手把一编诗,共倚崖边树:手里拿着一本书,和隐士一起靠着山崖边的大树。 鹭近始暂飞,鱼惊却重聚:鹭鸟靠近时才飞起一会,鱼被惊吓后会重新聚在一起。 佳景不待求,足熟自知处:美好的景色不需刻意去追求,只要熟悉了就能知道它在哪里。 稚子爱相随,似亦耽幽趣:小孩喜欢跟随他,似乎也沉迷于这幽静的情趣之中。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溪上闲行
注释 1 涉世:经历世事,指步入社会或官场。 2. 才知命:才刚认识到自己的宿命或者命运所限。 3. 菱花:古代一种化妆工具,形似菱角而稍长,用于修饰容颜。 4. 鬓尚青:指头发仍然很黑,没有白头发。 5. 天如憎善类:意指天道(或命运)对善良之人不喜。 6. 君又促馀龄:你又要缩短寿命了。 7. 病以忧虞积:因忧虑而生病。 8. 和因学力形:因为学习过度而身体劳累。 9. 奚从觇慎密
【注释】 从:跟随。 哭中彝兄三首:作者在《哭中彝文孙》诗中,有《哭中彝兄》、《哭中彝弟》,此为其中之一。 其三:第三首。 【赏析】 “追随从早岁”,诗人早年曾受其兄长中彝兄的教诲和影响,因此,对兄长一直怀有敬爱之情。《诗经•小雅•北山》云:“我徂东土,河广樱参,谁人无家?何恃而往?”这里用此意表达自己虽然身在外,但心念哥哥。 “终始只真情”:诗人始终如一地保持对兄长的真情
注释: 山园戏书三物 其一 咏蜗牛 雨馀露双角,戴角缘攲危。 吾疑甚为累,失此将何依。 荒凉一亩宫,晨出暮来归。 虽不着我体,为累岂异兹。 应有露卧翁,窃视复见嗤。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的诗,诗人以蜗牛自比,通过描写蜗牛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却依然坚持的精神风貌。 首句“雨馀露双角”,描绘了蜗牛在雨后露水滋润下,两角显得格外晶莹剔透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写蜗牛的外貌特征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描述了农民在灾害面前所承受的重压与困境。 1. 首联:天灾集午未,岂意非虚传。 注释:天灾发生在午时和未时(大约是中午时分),这让人难以置信这是真的。 2. 颔联:忽从坦夷中,如堕崔嵬巅。 注释:忽然间,灾难降临在他们平静的生活中,就像从平坦的山顶上坠落一样。 3. 颈联:年年稻半穫,间日民一饘。 注释:每年只有一半的稻谷被收获,而每两天就要吃一顿饭。 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感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坎井”“河海”“鼎俎”等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答案】 名著虽已古,形模绝丑怪。 应视坎井卑,不啻河海大。 时作高雄声,如泄肝肠快。 欲逃鼎俎烹
注释: 我正忙于世俗的琐事,但最终回归到了真我。 我难道与流俗不同,却难以遇见这样的人。 我生病的时候依然热爱学习,客人来访不知道我的贫穷。 即使有丝毫过错也无愧于心,因为我对骨肉亲情怀有深深的钟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困顿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感叹自己身处世故之中,但又回归到了真我,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自我反思。他并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只是难以遇到像他这样的人
【注释】 ①“读书”句:读书感愤(对读书的感想),四首其一。 ②“无闻”句:没有听到什么(指没有受到重用,没有名望)。 ③“身有”句:身有(我)俯仰的责任(责任重大)。 ④“书无”句:书没有什么作用(没有益处)。 ⑤“痴犹”句:痴心妄想的人还不想放弃(不放弃)。 ⑥“嗜若”句:爱好如能当饭吃(可以充饥)。 ⑦“彼哉”句:那些愚蠢的人多么聪明(他们太狡猾了)。 ⑧“莫或”句
【注】1、委蛇:曲折的样子。2、隐忍:忍受。3、适:适合。4、岂足偿多忧:哪能补偿许多忧愁。 雨夜言怀 淅淅复淅淅,雨微声不休。 蛩长远村夜,风早疏棂秋。 委蛇世路窄,隐忍吾道羞。 时逢一笑适,岂足偿多忧。 注释 淅淅复淅淅(ji sī fù sī ji):形容雨的声音细小而连续不断。 雨微声不休:雨声细微,不停地飘洒。 蛩(qióng)长:蛩,蟋蟀,一种昆虫,叫声凄惨。村夜:在乡村的晚上。
【注释】 沧洲白鹭图五首 其三:沧洲,指长江南岸的沙洲。白鹭,即苍鹭或白鹭。这首诗描写了在南岸沙洲上看到的白鹭群。 遥空几见落斜行:远看空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白鹭正斜着身子飞过。 多在蘋汀蓼岸傍:多数时候是在水边生长着浮萍和水藻的浅滩和长满蓼草的岸边。 认得耸身烟雨态:认出了它们那挺拔的身躯和在烟雾中飞翔的姿态。 数声相伴戛斜阳:有时还能听见它们在夕阳西下时发出的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