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天王台,面对荒废了的古迹而感慨万千的。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首句用典,点出“荆榛”之变,为后文抒发感慨作铺垫;次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年胜迹无人问,突出了荒凉冷落之感;末句以春风草生作结,使全诗顿生无限感慨。诗中“胜迹”“无人问”三字,一语双关,言近旨远。“荆榛”“春风”等意象,烘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使人有物是人非之感;同时
登东城 步履上东城,秋风晚更清。 乱云随日下,荒草过堤平。 野迥宽凝伫,诗成促后生。 何当常似此,慰我病中情。 注释: - 步履:行走。 - 东城:即东门城楼,指城门或城门附近的建筑。 - 秋:秋天。 - 晚:傍晚时分。 - 清:清晰,明朗。 - 乱云:纷乱的云彩。 - 随日下:随着太阳落山而移动。 - 荒草:干枯的草地。 - 过:经过。 - 堤:堤坝。 - 远:遥远。 - 宽:广阔。 - 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把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从表达技巧、情感、意境等角度分析。 此诗首句“益友重曹君”,诗人自谦有才而未能得志,对朋友曹彦泽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次句“标孤出世氛”中的“标”字,用典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为曹彦泽与众不同
【注释】磊落:高峻。万仞:形容山极高。绝险,极言危险。猿猱:猴子的一种,善于攀援。上岩龛住:在山崖洞穴中居住。俗事:凡尘世事。霁天:雨后天晴的天气。霏霭:云雾。干戈:兵器。善逃:善于躲避。 【赏析】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作者病中的春天,是一首写景诗。 首联两句描绘了青山的高峻陡峭,并点出诗人因山而居的惬意之情。 颔联两句写景,描绘诗人在山林之中,远离世俗的闲适生活。 颈联两句写景
注释: 满江红 · 别大名亲旧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道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赏析: 本诗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的哀怨之情。 开头两句“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看着天边的夕阳慢慢落下
鹧鸪天·夜寒 怎得心胸浩气冲 土榻侵寻夜半风。眼羞无睡强朦胧。新诗暗琢拳挛里,往事都思展转中。 肤起粟,脊弯弓。须知玉汝是天衷。墦间也去从人乞,怎立当年济世功。 注释: 鹧鸪天·夜寒 怎么能够得到胸怀坦荡,气势恢弘? 在简陋的床上,我独自寻找着那一丝温暖。夜半时分,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看着窗外的明月,我却感到有些羞愧,不敢睡觉,只能勉强让自己保持清醒。 新诗如拳挛般地被敲打出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陆游。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四句为一组,形式整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晓枕睡馀。 - "月下"和"日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色,而"檐西"和"篱东"则表现了时间上的转换,从夜转白天。"晓枕睡馀"则描绘了诗人在清晨醒来后的状态。 2. 唤老妻忙起,晨餐供具,新炊藜糁,旧腌盐蔬。 - "唤老妻忙起"表达了诗人唤醒家中妻子的动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娇儿未成人,病苦不肯退: - 娇儿尚未长大成人,却因疾病痛苦而不愿退去。 2. 忧伤动中怀,惨惨心欲碎: - 忧伤之情在心中涌动,心情极度悲痛,仿佛要碎裂。 3. 老妻情更恶,中夜泣相对: - 年迈的妻子情感更加恶劣,深夜里独自哭泣,相互面对。 4. 何如早还归,山阳坟陇在: - 不如早早回到故乡,家乡的坟墓还在。 5. 平生所愿心,展转不得遂: -
【注释】 亲友留连,都尽道、归程息逼。还可虑、干戈摇荡,路途难厄。万事岂容忙里做,一安惟自闲中得。便相将、妻子抱琴书,青山侧。 行与止,吾能识。成与败,谁能测。但粝餐糊口,小窗容膝。桑梓安排投老地,诗书准备传家策。使苏张重起论纵横,心难易。 译文: 亲友们留恋,都说我的归期迫近了。还担忧战乱扰乱,道路艰险。万事岂能在匆忙中完成呢?只有安定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我们相随妻子,抱着琴和书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在苏门山时所作,共两首。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首 大山如蹲龙,小山如踞虎。 - 大山:指的是高大的山脉,形象地比喻为“蹲龙”。 - 小山:指的是较小的山峰,比喻为“踞虎”。 烟岚郁苍翠,远近互吞吐。 - 烟岚:指云雾缭绕的景象。 - 苍翠:绿色而茂盛的样子。 - 远近互吞吐:形容山峦在远处看像在吞噬云气,近处看又像被云气包围,形成一种朦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