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若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首先要看是否读懂了全诗,这是基础中的基础;然后是对关键字词的把握,如本诗的“白鹭”“苍烟”等,最后是对诗意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此题要求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炼字、炼句、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几个方面来思考。 空江白鹭起(重点字:鹭) “白鹭”是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是自然中的一景。“起”字用得好,写出了白鹭在空荡荡的江面上飞起的情景。 远树苍烟合(重点字
《天津棹歌六首·其六》是明代诗人陆深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和人生哲学的观点。 诗句大意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选择:一种是向泥泞中放弃莲子,另一种是在水上种植桃花。诗中提到了“莲子出泥终见藕,桃花随水不还家”,意味着虽然莲花从泥土里生长出来,但终究会回归到水中,而桃花随着流水漂离家园却无法返回。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归宿的思考和哲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赏析时,首先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分析思想感情时,注意要结合诗句分析作答;分析艺术手法时,注意要从构思巧妙、用词生动、手法运用、抒情方式、表现效果等方面考虑;分析语言风格时,注意从遣词造句、选材立意、体裁风格等角度入手。 “墨梅”是宋人林逋自号,他爱梅如命,种梅养鹤。林逋在北宋亡后不仕元朝,隐逸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与世俗往来。他的咏梅诗
《棹歌六首 其二》赏析 《棹歌六首 其二》是元代诗人傅若金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船行过程中的景象变化,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首句“朝朝风雨送船行”描述了每天早晨都伴随着风雨送船前行的情景。这种景象在诗中反复出现,象征着诗人对生活旅途中不断遭遇困难与挑战的深刻理解。风雨作为自然界的常态,在这里不仅仅是天气现象,更象征着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艰难险阻。
待船日日恨船迟, 译文:每天等船都很焦急,希望船能快点到达。 船头水声无断时, 译文:船只行驶在水面上,船头的水声始终没有停歇过。 昨夜天清好新月, 注释:昨夜天空特别清澈,出现了美丽的新月。 谁家学得画蛾眉, 注释:这一句询问是谁家学得了女子的眉毛,用以形容画作生动逼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每日等待船只的心情,以及对船只运行状态的关注
去年船里逢端午, 今年船里又端阳。 九节菖蒲本仙药, 如何曲曲似愁肠。 此诗通过对比去年端午节与今年的端午节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九节菖蒲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其比作忧愁,展现了其内心的愁绪。整体来看,这首诗简洁而含蓄,富有哲理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 凤音亭下草如熏,谁见仙娥倚翠裙。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 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 ``` 接下来逐句释义并附上注释: 1.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与孔学敏一起游览仙游观。这里指的是作者与朋友孔学敏一同游览了仙游观这个地方。 2. 凤音亭下草如熏:在凤音亭下,草丛仿佛被香火熏过一般
《棹歌六首其三》原文如下: ``` 河中日日水悠悠,谁道人心似水流。河水湾回有时直,人心屈曲几时休。 ``` 译文: 在河边的日子里,河水总是静静地流淌,它好像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我们常常被这流水的恒常和自己的心性所迷惑,不知道何时能停止那些无尽的追求和欲望。 注释: 1. 河中:指河流之中。 2. 日日:每一天。 3. 水悠悠:水流动的样子,悠悠意味着缓慢而持续。 4. 谁道
第一句:“攀柳莫攀当路柳”,意思是不要攀折那些生长在道路旁边的柳树。 注释:当路,指靠近路边的地方。 赏析:这句话是告诫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环境,不要随意破坏。 第二句:“系船须系上风船”,意思是要系船就要系在风平浪静的船上。 注释:风船,指风向稳定的船只,即顺风行驶的船。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选择正确的航行方法,以确保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第三句:“当路人行无好树”
衡岳仙成只可闻,南昌何处觅夫君。 邻儿狡似东方朔,偷得金桃不见分。 注释: - 衡山的神仙们已经升天,只能听闻他们的传说和事迹,但在南昌城哪里能寻觅到那位神秘的丈夫? - 邻居的小孩机灵得很像聪明的东方朔,他偷偷地拿走了金桃却不肯分享给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昌城游玩时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首联“衡岳仙成只可闻,南昌何处觅夫君”表达了诗人对衡山神仙们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于寻找夫君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