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船里逢端午,今年船里又端阳。
九节菖蒲本仙药,如何曲曲似愁肠。
去年船里逢端午,
今年船里又端阳。
九节菖蒲本仙药,
如何曲曲似愁肠。
此诗通过对比去年端午节与今年的端午节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九节菖蒲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其比作忧愁,展现了其内心的愁绪。整体来看,这首诗简洁而含蓄,富有哲理。
去年船里逢端午,今年船里又端阳。
九节菖蒲本仙药,如何曲曲似愁肠。
去年船里逢端午,
今年船里又端阳。
九节菖蒲本仙药,
如何曲曲似愁肠。
此诗通过对比去年端午节与今年的端午节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九节菖蒲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其比作忧愁,展现了其内心的愁绪。整体来看,这首诗简洁而含蓄,富有哲理。
注释: 句1. 国蟠蜗角小,地接犬牙深。 - 蜗牛的壳很小,土地被狗牙般尖锐的地形分割得很深。 - 形容地势险峻,地形复杂。 句2. 雨暗蛟龙出,天晴鹳鹤回。 - 乌云密布时,有像蛟龙一样的大鱼出现,晴天时,有像鹤一样高飞的鸟儿归来。 - 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或事的出现和回归。 句3. 江路篁犹箨,山田稻始苗。 - 江边的道路仍然覆盖着嫩竹叶(箨),山上的稻田刚刚长出了秧苗。 -
注释: 1. 王家好种青琅玕:比喻王家的庭院里种植了许多绿色的竹子。 2. 四壁秋声生夏寒:意思是说四周的墙壁中传来了阵阵秋风吹过的声音,使得室内也感到了寒冷。 3. 朝回每独风前立:每天早上回家时,我喜欢站在风中,感受风带来的凉爽。 4. 客至时同烟际看:客人到来时,我常常站在烟雾之中,欣赏那美丽的景色。 5. 北窗数竿最幽胜:北窗户前有几根竹子,它们最是幽静而迷人。 6. 满耳萧萧客尘净
【注释】 题卫知事广衍仓西轩墨竹歌:为卫知事写一首《墨竹歌》。卫知事,名不详。卫,地名,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与山西阳城相接壤。西轩,指广衍仓的西轩,即卫知事的住宅。 吾闻渭川竹如箦:渭川,渭河之川,这里指陕西。竹如箦,形容竹子长得又高又密,像一张床铺一样。 太仓欲致那可得:太仓,指古代盛粮食的容器。致,达到。那得?如何能够。 开眼晴烟落户牗:开眼,张开窗户看外面的景象。晴烟,晴天的云气。落
诗句释义 1 秋气集空渚,月彩泛微波:秋天的气息聚集在空荡的湖边小洲上,月光下波光粼粼,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2. 夕坐起遥思,中流闻啸歌:傍晚时分,我独自坐在舟中,静静地思考。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悠扬的歌声。 3. 移舟近相即,酌酒望银河:于是我将船移至近处,与对方相聚,举杯同饮,望着银河畅饮。 4. 高怀世稀偶,良会岂更多:胸怀高远,世间难得如此机会,难得的欢聚时光,岂会有更多? 5.
奉题陈参议溪山四雅图陈公退食一事无,开閤示我溪山图。 晴林当昼发烟雾,顷刻松阴生座隅。 恍闻鸣琴动疏竹,一亭宛在清溪曲。 树下风声出舸船,石间水影摇棋局。 隔溪高堂郁森爽,丈人避世嗟长往。 嗜书无论终日读,读画时更临风赏。 可怜九老幽致同,欲往从之不可通。 我贫何时见此屋,怅望林壑生清风。 【译文】 陈家公退食之后,一切家务事都没有,开门让我观赏他绘制的《溪山四雅图》。 阳光照耀下
【解析】 此诗首句“牧牛去”,说明作者要离开养牛的场所,但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离开的原因和心情,而是通过写牛,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苦劳作生活的同情。第二句写上山时日出晚,下山时日入迟,表现牛在劳作过程中所受的艰辛。第三句写牛被养成人语,表现出农家养牛不易,牛是农家的财富。第四、五句写牛不牵绳自垂,听其行食母苦之,表现牛有自主行为的能力。第六句写欲归牛仍不饱,更近前溪多水草,表现牛的贪食本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桂林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八十里山行:这一句描绘了作者所行之路的长度,即从桂林到山中。 2. 桂林之区,猺贼杂处。:桂林地区,盗贼与原住民混杂居住。 3. 南有八十里之高山,绝天绵延开险阻。:南方有一座长达八十里的高山,连绵不绝,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和障碍。 4. 贼人倚之作巢砦,劫掠经年势还大。:盗贼们依靠这座高山建立了巢穴,进行抢劫
【注释】: 渊明性嗜饮,所遇适其真。 漉酒东篱下,邈若旁无人。 捐绂非所吝,焉爱头上巾。 田园日成趣,松菊相与亲。 百年何为尔,酩酊及兹辰。 陶然至和内,混沌以为邻。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关键词包括“性嗜饮”、“东篱下”、“田园”、“松菊”等,这些关键词都与诗的主题紧密相关。 “性嗜饮”指的是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即他非常喜爱饮酒。在诗中
南屯老翁行 南屯老翁年七十,官府征徭困供给。 大男送粮赴军前,次男守寨不得眠。 盗贼时时劫生口,东邻西舍日夜走。 今朝喜见朝廷使,持酒含悽说前事。 译文: 南屯的老翁年龄已经70岁了,官府的徭役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大儿子送粮食到前线,二儿子守卫着山寨不能睡觉。 盗贼时常抢劫百姓,邻居们日夜逃窜。 今天很高兴地看到朝廷的使者,带着酒含泪回忆往事。 虽然筋疲力尽不敢休息
诗句释义 1 皎皎素明月:形容月亮明亮清澈。 2. 娟娟含令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3. 浮云遽起灭:突然升起的云迅速消失。 4. 圆影遂参差:圆形的影子变得参差不齐。 5. 山川莽回互:山脉和河流交错复杂。 6. 天地亦相疑:天空与大地都显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7. 焉知冥昧中:哪里知道在黑暗中? 8. 明洁终不移:即使环境昏暗,也始终保持清洁。 9. 弦望有恒运:比喻时间的推移或变化。
第一句:“攀柳莫攀当路柳”,意思是不要攀折那些生长在道路旁边的柳树。 注释:当路,指靠近路边的地方。 赏析:这句话是告诫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环境,不要随意破坏。 第二句:“系船须系上风船”,意思是要系船就要系在风平浪静的船上。 注释:风船,指风向稳定的船只,即顺风行驶的船。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选择正确的航行方法,以确保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第三句:“当路人行无好树”
待船日日恨船迟, 译文:每天等船都很焦急,希望船能快点到达。 船头水声无断时, 译文:船只行驶在水面上,船头的水声始终没有停歇过。 昨夜天清好新月, 注释:昨夜天空特别清澈,出现了美丽的新月。 谁家学得画蛾眉, 注释:这一句询问是谁家学得了女子的眉毛,用以形容画作生动逼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每日等待船只的心情,以及对船只运行状态的关注
《棹歌六首 其二》赏析 《棹歌六首 其二》是元代诗人傅若金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船行过程中的景象变化,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首句“朝朝风雨送船行”描述了每天早晨都伴随着风雨送船前行的情景。这种景象在诗中反复出现,象征着诗人对生活旅途中不断遭遇困难与挑战的深刻理解。风雨作为自然界的常态,在这里不仅仅是天气现象,更象征着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艰难险阻。
《天津棹歌六首·其六》是明代诗人陆深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和人生哲学的观点。 诗句大意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选择:一种是向泥泞中放弃莲子,另一种是在水上种植桃花。诗中提到了“莲子出泥终见藕,桃花随水不还家”,意味着虽然莲花从泥土里生长出来,但终究会回归到水中,而桃花随着流水漂离家园却无法返回。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归宿的思考和哲理。
【注释】 玄鸟:指燕子,这里代指王惟中。湖南烟际:指湘江一带的景色。绿树春:绿柳成荫,春天来临。 逢着新巢忆故人:遇到燕子筑的新巢,就想起旧日与友人相聚的情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双燕为题,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写燕子归来。燕子是候鸟,每年春秋两季从北方飞来南方过冬,春天又回到北方去。诗人用“玄鸟”代称王惟中,意谓他如这燕子一般,年年往返于南北之间
【赏析】 《题饮马图》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写骏马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开阔,风格豪迈洒脱。 首句“一斛寒泉照紫骝”,写马与马之间的相望。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匹骏马和一匹良驹相互凝视。“一斛”指酒器,“寒泉”指清澈的水,“紫骝”代指骏马,这四字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中的壮美画面,表现了马匹间彼此的警惕与戒备。 第二句“萧萧骏尾动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