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音亭下草如熏,谁见仙娥倚翠裙。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
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
凤音亭下草如熏,谁见仙娥倚翠裙。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
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
接下来逐句释义并附上注释:
-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与孔学敏一起游览仙游观。这里指的是作者与朋友孔学敏一同游览了仙游观这个地方。
- 凤音亭下草如熏:在凤音亭下,草丛仿佛被香火熏过一般。这里的“凤音亭”可能是一个景点的名字或地点,而“草如熏”形容草丛茂密,如同被香熏过的一样,给人以神秘和宁静之感。
- 谁见仙娥倚翠裙:有谁能看见仙女倚着绿色的裙子呢?这一句可能是描写仙娥的美丽和优雅,或者是在描绘仙娥的形象。
- 环佩忽疑游处得:突然之间,好像听到了环佩的声音,仿佛是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找到了她。这里的“环佩”指的是古代女子身上佩戴的饰物,而“游处得”则表达了一种意外和惊喜的感觉。
- 笙箫犹想去时闻:笙箫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仿佛是在离开的时候听到的。这里的“笙箫”指的是古代乐器,而“去时闻”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 湘江竹暗连春雨:湘江边的竹子被春雨笼罩,显得幽深而静谧。这一句可能是描写春天的景象,通过湘江的竹景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 衡岳花开隔暮云:衡山(即南岳衡山)上的花开放在夕阳的余晖中,似乎隔着云雾。这一句可能是描写衡山的花海,通过晚霞中的花朵来表达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 千古游人自来往:自古以来,无数的游人在这个地方来来往往。这里的“千古”可能是指时间的长远,而“游人”则代表了游客和游历者。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地方对于历史和现代游客都有吸引力,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地方。
- 登高回首思纷纷:登上高处后回头望去,思绪万千。这里的“登高”可能是指站在高处远眺,而“回首思纷纷”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