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真城下菖蒲节,晴日江头锦绣文。
旗影送船侵树过,笛声催鼓隔花闻。
双龙镜化闲风雨,五马歌沈暗水云。
日暮故人期未至,谁家看舞石榴裙。
仪真城下菖蒲节,晴日江头锦绣文。
仪真:古地名,今属江苏扬州市。
仪真城下菖蒲节,晴日江头锦绣文。
旗影送船侵树过,笛声催鼓隔花闻。
双龙镜化闲风雨,五马歌沈暗水云。
日暮故人期未至,谁家看舞石榴裙。
仪真城下菖蒲节,晴日江头锦绣文。
仪真:古地名,今属江苏扬州市。
注释: 句1. 国蟠蜗角小,地接犬牙深。 - 蜗牛的壳很小,土地被狗牙般尖锐的地形分割得很深。 - 形容地势险峻,地形复杂。 句2. 雨暗蛟龙出,天晴鹳鹤回。 - 乌云密布时,有像蛟龙一样的大鱼出现,晴天时,有像鹤一样高飞的鸟儿归来。 - 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或事的出现和回归。 句3. 江路篁犹箨,山田稻始苗。 - 江边的道路仍然覆盖着嫩竹叶(箨),山上的稻田刚刚长出了秧苗。 -
注释: 1. 王家好种青琅玕:比喻王家的庭院里种植了许多绿色的竹子。 2. 四壁秋声生夏寒:意思是说四周的墙壁中传来了阵阵秋风吹过的声音,使得室内也感到了寒冷。 3. 朝回每独风前立:每天早上回家时,我喜欢站在风中,感受风带来的凉爽。 4. 客至时同烟际看:客人到来时,我常常站在烟雾之中,欣赏那美丽的景色。 5. 北窗数竿最幽胜:北窗户前有几根竹子,它们最是幽静而迷人。 6. 满耳萧萧客尘净
【注释】 题卫知事广衍仓西轩墨竹歌:为卫知事写一首《墨竹歌》。卫知事,名不详。卫,地名,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与山西阳城相接壤。西轩,指广衍仓的西轩,即卫知事的住宅。 吾闻渭川竹如箦:渭川,渭河之川,这里指陕西。竹如箦,形容竹子长得又高又密,像一张床铺一样。 太仓欲致那可得:太仓,指古代盛粮食的容器。致,达到。那得?如何能够。 开眼晴烟落户牗:开眼,张开窗户看外面的景象。晴烟,晴天的云气。落
诗句释义 1 秋气集空渚,月彩泛微波:秋天的气息聚集在空荡的湖边小洲上,月光下波光粼粼,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2. 夕坐起遥思,中流闻啸歌:傍晚时分,我独自坐在舟中,静静地思考。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悠扬的歌声。 3. 移舟近相即,酌酒望银河:于是我将船移至近处,与对方相聚,举杯同饮,望着银河畅饮。 4. 高怀世稀偶,良会岂更多:胸怀高远,世间难得如此机会,难得的欢聚时光,岂会有更多? 5.
奉题陈参议溪山四雅图陈公退食一事无,开閤示我溪山图。 晴林当昼发烟雾,顷刻松阴生座隅。 恍闻鸣琴动疏竹,一亭宛在清溪曲。 树下风声出舸船,石间水影摇棋局。 隔溪高堂郁森爽,丈人避世嗟长往。 嗜书无论终日读,读画时更临风赏。 可怜九老幽致同,欲往从之不可通。 我贫何时见此屋,怅望林壑生清风。 【译文】 陈家公退食之后,一切家务事都没有,开门让我观赏他绘制的《溪山四雅图》。 阳光照耀下
【解析】 此诗首句“牧牛去”,说明作者要离开养牛的场所,但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离开的原因和心情,而是通过写牛,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苦劳作生活的同情。第二句写上山时日出晚,下山时日入迟,表现牛在劳作过程中所受的艰辛。第三句写牛被养成人语,表现出农家养牛不易,牛是农家的财富。第四、五句写牛不牵绳自垂,听其行食母苦之,表现牛有自主行为的能力。第六句写欲归牛仍不饱,更近前溪多水草,表现牛的贪食本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桂林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八十里山行:这一句描绘了作者所行之路的长度,即从桂林到山中。 2. 桂林之区,猺贼杂处。:桂林地区,盗贼与原住民混杂居住。 3. 南有八十里之高山,绝天绵延开险阻。:南方有一座长达八十里的高山,连绵不绝,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和障碍。 4. 贼人倚之作巢砦,劫掠经年势还大。:盗贼们依靠这座高山建立了巢穴,进行抢劫
【注释】: 渊明性嗜饮,所遇适其真。 漉酒东篱下,邈若旁无人。 捐绂非所吝,焉爱头上巾。 田园日成趣,松菊相与亲。 百年何为尔,酩酊及兹辰。 陶然至和内,混沌以为邻。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关键词包括“性嗜饮”、“东篱下”、“田园”、“松菊”等,这些关键词都与诗的主题紧密相关。 “性嗜饮”指的是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即他非常喜爱饮酒。在诗中
南屯老翁行 南屯老翁年七十,官府征徭困供给。 大男送粮赴军前,次男守寨不得眠。 盗贼时时劫生口,东邻西舍日夜走。 今朝喜见朝廷使,持酒含悽说前事。 译文: 南屯的老翁年龄已经70岁了,官府的徭役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大儿子送粮食到前线,二儿子守卫着山寨不能睡觉。 盗贼时常抢劫百姓,邻居们日夜逃窜。 今天很高兴地看到朝廷的使者,带着酒含泪回忆往事。 虽然筋疲力尽不敢休息
诗句释义 1 皎皎素明月:形容月亮明亮清澈。 2. 娟娟含令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3. 浮云遽起灭:突然升起的云迅速消失。 4. 圆影遂参差:圆形的影子变得参差不齐。 5. 山川莽回互:山脉和河流交错复杂。 6. 天地亦相疑:天空与大地都显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7. 焉知冥昧中:哪里知道在黑暗中? 8. 明洁终不移:即使环境昏暗,也始终保持清洁。 9. 弦望有恒运:比喻时间的推移或变化。
注释: 1. 雪尽官河春水生,移家还出凤凰城:在春天到来时,雪花已经落尽,官河的春水又开始流动。于是,我决定迁居到离这里更近的地方,也就是凤凰城。 2. 竹间退食古灵鹊,花外题诗听早莺:在竹林中休息,听着古代灵鹊的叫声,在花丛旁写下诗歌,聆听着早春的黄莺歌唱。这是作者在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3. 益井青烟晨缥缈,漕沟素月夜分明:益井的清晨,烟雾缭绕
【注释】 出郭:从城外出来。 晴光缥缈泛青春,远色氤氲动紫尘。 飘渺的晴光笼罩着大地,远处的色彩弥漫着紫色的气息。 出郭自因芳意早,寻溪兼得野情新。 由于春天的到来,我早早地离开了这里,在溪边漫步时,感受着新的野趣。 花边古寺翔金爵,树底高坟卧石麟。 在花边的古寺前飞翔着金色的爵杯,在树底下的高坟上躺着白色的石麟。 却倚层丘望城阙,上方云气绕龙鳞。 我却靠在山丘上望着城市
【注释】 李从事:唐时称地方官为从事,这里指湘中李从事。郴幕:郴州的地方官员的幕僚。长沙上游:指长沙以西一带。名邦:名胜之地。 翠岳:即“翠微山”,在长沙西南。三楚:战国时期楚国分境,在今湖南和湖北、江西一带,所以称为“三楚”。清湘:指湘江。九江:今属安徽。石室、云窗:都是道家炼丹之所。石室,指石室山。云窗,指云窗洞,在今湖南桂阳西北。《太平寰宇记》引《图经》,“石室山有石穴,可容数十人
凤凰城里的花朵如烟雾,游人大多感怀流逝的时光。 春天来临时思念家乡,雪后山峦显现出北国风光。 远行使者并不只为回家背粮袋,微官仍然苦坐无毡。 今日早晨离别不遗憾,满把骊珠慰当前。 注释: 1. 凤凰城:指唐代京都长安,即现在的西安。 2. 花若烟:形容花如烟雾般缥缈。 3. 江汉:泛指南方的长江和汉水,这里借代江南地区。 4. 幽并:泛指北方地区。 5. 橐(tuó):古代出行用的皮囊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 凤音亭下草如熏,谁见仙娥倚翠裙。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 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 ``` 接下来逐句释义并附上注释: 1.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与孔学敏一起游览仙游观。这里指的是作者与朋友孔学敏一同游览了仙游观这个地方。 2. 凤音亭下草如熏:在凤音亭下,草丛仿佛被香火熏过一般
【注】方君恕:即方千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问候,也是对友人生活琐事的关切。首联写闻知友卧病,便赋短歌以慰之;颔联想象友人或携妓出游,或棹船过江,以抒发思念之情;颈联描绘友人在修竹和绿荷中赏心悦目的情景,以衬托自己思念友人的愁怀;尾联表达诗人对未归湖边旅人(指诗人自己)的关怀,以寄托自己的思友之情。全诗语言自然朴素,情真意真,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