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赤松观》。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桃源富山水,仙居郁嵯峨。” - 注释:桃源县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神仙居住的山峦高耸、宏伟。 - 赏析:诗中的“桃源”与“紫阳”(一个传说中的仙乡)相似,暗示了诗歌的神秘和超脱的氛围。这里的“山”指的是仙家所居之地,而“水”则指环绕其旁的美丽环境。 2. “穹峦逼象纬,绀霞护藤萝。” - 注释:巍峨的山脉紧邻天空的边界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送王正卿归隐东湖分题得钓石》。 诗句注释: - 苍岩郁峨峨:形容岩石苍劲雄伟。 - 沧波靓涓涓:清澈的河流。 - 水山蕴灵秀:大自然蕴含着灵性和秀美。 - 人物储清妍:人物具有清新美好的品质。 - 步寻钓石处:寻找钓鱼石的地方。 - 抚迹心油然:抚摸遗迹,心中涌现出感慨之情。 - 达固登岩廊:登上坚固高耸的岩石。 - 穷当处林泉:在山水中寻求归宿。 - 未论磻溪高,尚友羊裘贤
【注释】 三伏:指农历六月里最热的时候,即“三伏天”。苦炎热:极热。林塘:指湖边林木葱茏的山丘和水边的小丘。萧幽:清幽寂静。 长松荫平湖:长长的松树在湖面上形成一片绿荫。 窈窕(yǎo tiǎo):形容声音圆润而细碎悠扬。烟鸟:烟雾中的鸟鸣声。唱酬(cháng chóu):鸟儿互相应和歌唱。 桃笙:指用桃花装饰的乐器,如笙、管等。 戒僮汲新流:让僮仆去打水。 盥(guàn)罢吟我诗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我行湖之陲,浮游散腰脚。》 - 注释:“我”指诗的作者自己;“湖之陲”表示湖边的边缘地带;“浮游”形容作者像鱼儿一样在湖水中漂浮;“散腰脚”形容作者悠闲自在的样子。 2. 《残阳度西林,啼鸟满东郭。》 - 注释:“残阳”表示太阳快要落山了;“度”是经过的意思;“西林”指的是西边的树林;“啼鸟满东郭”形容树林里的鸟儿在鸣叫,声音传遍了整个东边的区域。 3.
【注释】 行行足力遒:行走时脚底有力。 少憩湖上松:稍事休息在湖上的松树旁。 坐拂松下石:坐在松下的石头上。 永啸生清风:发出长久的啸声,生出清新的风气。 嗒然满幽听:心里感到空虚和寂寞,满耳朵都是静寂的声音。 万籁真笙镛:大自然的声音就像音乐中的乐器一样悦耳动听。 欲觅不可得:想要找到也找不到。 白月当青空:明月照耀着青色的天空。 挥手谢时俗:挥手告别世俗的生活。 去卧东山东:离开东山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怀诗,借景言志。“钓台”即钓鱼台。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在博山学书时,常到山下的溪水旁钓鱼,遇黄石公,授以兵法,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留侯。此诗以钓鱼台为题,当是借指张良。诗中写诗人在垂钓台上悠然自得地垂钓,而周围的自然景物也仿佛都在为他吟唱,这是多么惬意的境界啊!但诗人却感慨万端,于是又写下了这首五律诗。 首联:嘉林冒晴碧,穹台薄层霄。 意思是
【注释】: 浮梁驾长虹,溪流浩无极。 通济桥,建于浮梁之上,横跨于大江之上,连接两岸的交通。 眷兹缔构功,谅哉殚庶力。 桥梁的建造,体现了人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崇栏护沧波,修栋走白日。 高耸的栏杆守护着碧波荡漾的水面,巍峨的塔楼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壮观。 巨砥累十寻,瑰材逸千尺。 巨大的石墩层层叠叠,高达数丈,珍贵的木材直冲云霄。 灵鳌负屃赑,老蜃吸业岌。 神话中的神鳌背负着山岳
【赏析】 《越上九日感怀七首呈韩明善先生 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四年(745)的九月,在会稽山上与友人韩明善相遇。他们同登越山,畅饮高歌,相互唱和。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耿耿岁云暮, 索索多悲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客行既已随归远, 霜露降兮苍山秋。 谁谓古今殊, 异域风俗不相如? 信知安道贫如此, 顾盼犹能乐饥寒。 良时光景好, 岂得久贪昏? 东山小暂去,
这首诗共七句,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关键词。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1. 亹亹圆象运,苒苒青岁阑。 —— “亹亹”意为勤勉不懈,“圆象”指天体运行,“苒苒”是形容时间流逝缓慢的样子,“青”通常代表青春,“阑”意味着结束或完成。 - 译文:天体(如日月星辰)勤勉地运动着,青春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 - 赏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天体运动,感叹时光飞逝,感慨青春易逝。 2. 策策西风鸣,耿耿客子寒
注释:金华洞是金华古洞天,丹霞高踞其巅峰。上面当婺女垣,下面据双溪的两岸。括峰环绕它的山腰,会稽摩挲它的山肩。晨雾护卫瑶草,瑞霭缠绕石田。灵宫媲美上界,阴洞通达九天。黄冠秀玉飘洒,琴心语胎仙。驾言极游览,扪萝重攀缘。素心惬清旷,探索穷幽玄。长挥访松乔,授诀期长年。邈焉不可究,澄心听松泉。 赏析:这首诗是写游金华洞的所见所感。首句点出金华洞是古洞天。第二三句写金华洞在群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