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湖之陲,浮游散腰脚。
残阳度西林,啼鸟满东郭。
褰衣受微风,此计良不恶。
嗟彼灸手徒,于焉孰为乐。
长谣踏归径,流萤满丛薄。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我行湖之陲,浮游散腰脚。》
  • 注释:“我”指诗的作者自己;“湖之陲”表示湖边的边缘地带;“浮游”形容作者像鱼儿一样在湖水中漂浮;“散腰脚”形容作者悠闲自在的样子。
  1. 《残阳度西林,啼鸟满东郭。》
  • 注释:“残阳”表示太阳快要落山了;“度”是经过的意思;“西林”指的是西边的树林;“啼鸟满东郭”形容树林里的鸟儿在鸣叫,声音传遍了整个东边的区域。
  1. 《褰衣受微风,此计良不恶。》
  • 注释:“褰衣”是提起衣服的动作;“受”是接受的意思;“微风”形容风很轻,吹拂着身体;“此计良不恶”表示这个打算(游泳)很好。
  1. 《嗟彼灸手徒,于焉孰为乐。》
  • 注释:“嗟彼”意为感叹那个(指诗人自己);“灸手徒”形容自己像烤火一样被太阳晒得很难受;“于焉孰为乐”意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1. 《长谣踏归径,流萤满丛薄。》
  • 注释:“长谣”是指长篇的抒情诗歌;“踏归径”形容在夜晚沿着回家的路上走着,可能是在散步;“流萤满丛薄”形容草丛中有无数萤火虫飞舞。
    我们将这些诗句和对应的译文进行一一对应,并加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我行湖之陲,浮游散腰脚。    
我独自站在湖边边缘,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漂浮。    
残阳度西林,啼鸟满东郭。    
夕阳斜照在西边的树林里,林中的鸟儿鸣叫着四处飞翔。    
褰衣受微风,此计良不恶。    
撩起衣襟接受轻轻的风,这样的计划真是不错。    
嗟彼灸手徒,于焉孰为乐。    
唉,像我这样的炙烤般被太阳晒的人,还能有什么快乐的呢?    
长谣踏归径,流萤满丛薄。    
长长的诗歌伴随着我的归途,草地上闪烁着萤火虫的光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湖边景色与心情的诗歌。首句“我行湖之陲”,点明了作者的位置,营造出一个宁静、悠远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宁静、自由的感觉。特别是“嗟彼灸手徒”,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被烈日暴晒的辛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羡慕之情。最后一句“长谣踏归径,流萤满丛薄”,以诗歌结束,既表现了作者的文学修养,也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夏日湖畔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