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技巧以及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全诗的内容概括出诗句的大意,最后分析诗句运用的手法,并点明使用这种手法的效果。本题要求赏析,因此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词进行赏析,注意从词人的写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词的上片写佛家净土,以景结情;下片写佛教修行
【注释】 1. 渔家傲:词牌名。 2. 西方无量乐:佛教语,指西方极乐世界。 3. 法句:即“法音”,佛经中常以声闻、缘觉的名号为法句。 4. 贪嗔薄:贪欲和嗔恨。薄,轻视。 5. 有学成无学:学得知识与没学到知识。 6. 六尘: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受外界事物的感官。 7. 五浊:佛教语,指五种烦恼。 8. 蝉蛇去无明壳:比喻摆脱无知愚昧的境界。蝉蛇,喻人;无明,无知愚昧。壳
渔家傲 西方乐 听说西方无量乐。 三贤十圣同依托。 稽首弥陀圆满觉。 长参学。 川流赴海尘成岳。 佛性在躬如玉璞。 须凭巧匠勤雕琢。 凡圣皆由心所作。 难描邈。 华台宝座珠璎珞。 【注释】: 1. 西方乐:指西方净土的乐,即西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 2. 稽首:敬礼的意思。 3. 弥陀:即阿弥陀佛。 4. 圆满觉:即觉悟圆满。 5. 学:指学习、修行。 6. 川流赴海:比喻众生随缘生死流转不息。
译文: 听说西方有无尽的乐,娑婆世界自恨身飘泊。 注想存心连晦朔,归向皇觉全台接引不要遗忘。 架厦区区同燕雀,成桥渺渺随乌鹊。 早晚无常来逼迫,难推却西游快展摩霄翮。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纲,他是一位南宋抗金名将。他的诗歌以雄浑豪放著称,具有强烈的爱国激情。 "听说西方无量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西方净土的向往,他认为西方有无尽的乐,是人们向往的天堂。
【注释】: 1. 娑婆:指佛家所指的尘世。 2. 三农:指农民。 3. 车水:用车轮带动水流灌溉农田,是古代灌溉的一种方式。 4. 荒茅聚:形容田野荒芜,草长得很茂密。 5. 掘泉:挖井取水。 6. 蒹葭浦:指芦苇丛生的河湾。 7. 南北东西皆斥卤:指无论往哪里走,都是一片盐碱地。 8. 枯禾黍:指农作物因干旱而枯萎。 9. 官粮更要徵民户:官府需要征收粮食给百姓,更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渔家傲 听说西方无量乐。 君王便是如来作。 不立三光并五岳。 除沟壑。 红霞紫雾长笼络。 四八仪容金闪烁。 钵中美味随斟酌。 发愿往生真上策。 堪呵责。 死生路上飘蓬客。 【译文】 听说西方有无尽的乐,君王就是如来转世。 不是三光和五岳,只有沟壑纵横。 长满红霞和紫雾的天空,是神仙的居所。 四八仪表闪耀金光,钵里美食随意品尝。 发愿往生真谛,这是最好的策略。 值得称赞和责备,生死路上漂泊的人。
注释: - 娑婆无量苦:娑婆(sā po)是梵语,意为“痛苦的世界”,无量苦即无尽的痛苦。 - 千思万算劳肠肚:千思万算指深思熟虑、谋划,劳肠肚则形容思考之深、烦恼之广。 - 地水火风争胜负:地水火风为自然界的四种元素或四种动力,此处指它们之间的争斗与竞争。 - 何牢固:何,疑问词;牢固表示稳固、不动摇。 - 到头尽化微尘去:到头指尽头,尽化为微尘指一切皆归于尘土,无余留。 - 一颗心珠离染污
【注释】 1. 娑婆:佛教用语,指人间世界。无量乐:即“无尽乐”,佛教语,形容极乐世界之乐。 2. 净土:佛教称佛所居住的地方为净土。心净土:佛教认为,心即是净土,只要心不散乱,就是净土。 3. 双五百:佛教语,表示修行人已证二乘果位的功德。 4. 婴儿:比喻未开智的人。 5. 凡情圣解曾销铄:凡情、圣解都是佛教用语,凡情是指人的世俗情感,圣解是指佛教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赏析】
【注释】 听说西方无量乐,听说:传说。 且教影与形商略,影子:这里指佛影。商略:商量。 收拾神情归淡泊,收拾神情:指把尘世的功名利禄都放下。归淡泊:归于恬淡清静的境界。 重磨削,再加工:磨刀、削铁。 世事休休还莫莫,休休:指人世的一切荣华富贵。莫莫:指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 谁论天爵并人爵,天爵:天上的福分。人爵:地上的荣华富贵。 一念未生谁善恶,一念:一个念头。 俄然觉,忽然醒悟。
【解析】 本词写一位受尽苦难的奴婢的悲惨遭遇。“听说”二句,说听来世间充满无穷无尽的苦难。“如今”二句,说眼下自己身陷困境,债主逼迫,被逼得无家可归,只好在贼窝里当奴隶。“逢”三句,说自己遭受强盗和恶人的折磨,生咒死骂。“奴婢”六句,说自己虽然身受种种折磨,但依然勤劳地侍奉主人,却换来的是主人的虐待和侮辱。“黑”四句,说自己虽然身患重病,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医治,反而遭受更严重的摧残。“丑恶”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