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西方无量乐。
风林水鸟声交作。
法句时时相警觉。
贪嗔薄。
能教有学成无学。
不染六尘离五浊。
如蝉蛇去无明壳。
肯受涅盘生死缚。
空捞摸。
语言文字皆糟粕。
【注释】
- 渔家傲:词牌名。
- 西方无量乐:佛教语,指西方极乐世界。
- 法句:即“法音”,佛经中常以声闻、缘觉的名号为法句。
- 贪嗔薄:贪欲和嗔恨。薄,轻视。
- 有学成无学:学得知识与没学到知识。
- 六尘: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受外界事物的感官。
- 五浊:佛教语,指五种烦恼。
- 蝉蛇去无明壳:比喻摆脱无知愚昧的境界。蝉蛇,喻人;无明,无知愚昧。壳,外壳,比喻人的本性,或外物。
- 肯受涅盘生死缚:愿意接受涅槃(即解脱)而不再受轮回(生死)之苦。
- 空捞摸:白白地抓取。
- 语言文字皆糟粕:语言文字都是无用的东西。
【赏析】
此词是一首佛教题材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佛教中的法音、六尘、五浊等概念,表达了作者对于解脱生死的渴望和对佛教教义的向往。
词的开头部分,“听说西方无量乐”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这种描述通常出现在佛教文献中,用以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修行。
“风林水鸟声交作”描绘了一个自然和谐的场景,风吹过树林,水面上鸟儿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更是对佛法中“因果循环”思想的体现。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如佛法所强调的因果报应一样。
词中提到了法句、贪嗔薄等关键词,这些都是佛教用语。法句指的是佛教经典中的教诲和教义,贪嗔薄则是指对佛教的轻视和执着。这些词汇在词中多次出现,强调了佛教教义的重要性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越。
词中提到了“不染六尘离五浊”,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修行方法。通过修行可以摆脱世间的纷扰和烦恼,达到心灵的净化。这种修行方式体现了佛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净的精神。
词的结尾部分,“空捞摸。语言文字皆糟粕”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教义的价值。语言和文字只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觉悟和修行。这种思想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探索。
这首词通过对佛教概念和修行方法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解脱生死的渴望和对佛法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宗教色彩的作品,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