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西方无量乐。
弥陀圣主垂恩泽。
洗我禅心清且白。
难寻迹。
月光倒射寒潭碧。
旧债新冤都解释。
通身变作黄金色。
一念须臾圆万德。
真奇特。
十方拂授如来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技巧以及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全诗的内容概括出诗句的大意,最后分析诗句运用的手法,并点明使用这种手法的效果。本题要求赏析,因此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词进行赏析,注意从词人的写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词的上片写佛家净土,以景结情;下片写佛教修行,以理入情。作者以佛教的“一念”来比喻自己的“万德”。
【答案】
译文
听说西方有无尽的极乐世界,
弥勒是圣主,垂恩泽于众生。
洗我禅心清且白,
难寻迹,月光倒射寒潭碧。
旧债新冤都解释,
通身变作黄金色。
一念须臾圆万德,
真奇特。
十方拂授如来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佛教净土的词。开头两句写佛教的“西方净土”。说“闻西方无量乐”,“西方”就是净土。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西方”指代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即佛国净土。
“弥勒为释迦牟尼佛之应化身,而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作者称弥勒为“圣主”,称其垂恩泽于“众生”。
接着写“洗我禅心”,也就是净化心灵。“禅心”就是禅宗之心。禅宗认为人的心灵有“三毒”,即贪欲、瞋恚、愚痴。只有通过禅定来净化心灵,才能达到“禅心清且白”的境界。作者说:“难寻迹,月光倒射寒潭碧。”这两句是写月光映照潭水,清澈明亮。
“旧债新冤都解释”,意思是旧日的罪过与新的仇恨都可以消除了。
末两句是写佛家修行的过程。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通身变作黄金色”。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涅槃经》卷八载:“如来昔在舍卫国灵鹫山上,时有比丘名优波提,于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彼山中坐禅处,见五色云起,化作金翅鸟来,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此是何等因缘?是诸菩萨所集之处?佛告优波提:此是诸菩萨所得净报之所集也。优波提白佛言:愿为菩萨故,请问菩萨应住何所?佛告优波提:汝往东方十万亿佛土,有菩萨住处,名无量寿如来,其佛寿命无穷。时优波提白佛:愿往诣彼。佛言:汝往诣彼,当得大饶益。尔时优波提即往诣彼,至无量寿如来所,见一菩萨名曰妙喜,其形相好,犹如太白金翅鸟。时优波提白佛言:世尊,我见此鸟,心中欢喜,今已得度脱生死,得无生法忍。时无量寿如来谓优波提言:汝今已到无量寿如来所,当复何愿?时优波提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大饶益,但愿久住无量寿如来所。无量寿如来答言:善哉,善哉!吾亦久住于此。时优波提白佛言:世尊,我常欲求佛及法皆不现前,唯愿速得度脱。无量寿如来答言:善哉,善哉!吾亦速得度脱。优波提既见无量寿如来所集清净报处,便得无生法忍,乃还本国。优波提白佛言:世尊,我在彼国见一菩萨,名曰妙喜,形相好,犹如金翅鸟。时佛告言:汝勿怪。尔时优波提白佛言:世尊,此鸟即是吾身。是菩萨名为妙喜,是菩萨即是我身。时优波提即得道,证无生法忍。”这就是所谓的“顿悟”。“通身变作黄金色”,是指悟后成佛。“一念须臾圆万德”,意思是一旦领悟佛法,就可以成就万德。这几句的意思是,作者通过佛家的修行过程,达到了悟性。
本词写的是佛家净土,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佛教作品。它不是一味地描绘佛教的意境,而是把佛教的意境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答案】
渔家傲
听说西方无量乐。
弥陀圣主垂恩泽。
洗我禅心清且白。
难寻迹,
月光倒射寒潭碧。
旧债新冤都解释。
通身变作黄金色。
一念须臾圆万德。
真奇特。
十方拂授如来职。
译文
听说西方有无尽的极乐世界,
弥勒是圣主,垂恩泽于众生。
洗我禅心清且白,
难寻迹,月光倒射寒潭碧。
旧债新冤都解释,
通身变作黄金色。
一念须臾圆万德,
真奇特。
十方拂授如来职。
赏析
词的上片写佛家净土,以景结情;下片写佛教修行,以理入情。作者以佛教的“一念”来比喻自己的“万德”。
本词写的是佛家净土,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佛教作品。它不是一味地描绘佛教的意境,而是把佛教的意境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